费孝通是蜚声海内外的社会学家,是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今年是费孝通诞辰112周年,由领读文化策划,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函八种十二册的《费孝通经典作品集》于近日与广大读者见面。
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有很多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我们习惯讲“土生土长”“落叶归根”;讲“天涯若比邻”“出门靠朋友”;远行的游子会在行囊里装一抔故乡的泥土,以解决“水土不服”之症,等等。这些现象背后有着深层的社会文化因缘,费孝通在他的作品中对中国社会文化与中国人性格都进行了深刻精辟的思考与表达。“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讼”等重要概念的提出,让我们每个人能看到并解释当下的社会现象与自己生活的样子。
不过,大多数人都知道费孝通是一位社会活动家、著名学者,但很少有人了解他的散文水平也非常之高。他曾是20世纪40年代最厉害的专栏作家。此次出版的《费孝通经典作品集》中就收入了他晚年所写的《杂写集》(五册),这几本小册子是费孝通触及灵魂、妙趣横生的自由书写。在这些边边角角、不被归类、不易归类,此前未被太多人注意到和诠释理解的小品文字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中国文人学者的生活以及跟他的职业融为一体的情趣和乐趣,这也是一个中国文人真正的整体性样貌的生活和存在。
费孝通一生都在致力于用所学服务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终其一生都在主张、践行中国的社会科学应当走出书斋、参与社会生活,为中国问题的改善而努力。“志在富民”是他一生的追求。
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一句话:“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生命劳动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这是费教通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传世情怀。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继承费老的学术思想,是对他的最好纪念。我们从事学术研究,要像费老所提倡的那样,从中国实际问题出发,而不是从西方人的兴趣出发,这是非常重要的。”
文/领读文化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