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真武庙,“吞海”二字刻于一块天然巨石上。吴冠标 摄
来过福建泉州真武庙的游客们,大多对庙前的一方明代石碑印象深刻。石碑上书“吞海”二字,彰显了古人行船势可吞海的宏大气概。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也是为数不多的城市型世界文化遗产。该项目共有22个遗产点,分布在自海港经江口平原并一直延伸到腹地山区的广阔空间内。
真武庙及山脚不远处的江口码头,便是其中的两处。其中,真武庙是泉州官员祭海的场所。为祈求商船往返平安,宋时的郡守将真武庙作为望祭海神胜地,每年两次率军政要员到此举行祭海仪式,祈求庇佑。由是,真武庙见证了泉州港繁荣时期中国沿海独特的海神崇拜与海洋观。
沿着“武当山”山门拾级而上,“吞海”石碑首先映入眼帘。泉州丰泽区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苏素云介绍,“吞海”石碑底座大石酷似乌龟,另一边的突出部分酷似蛇头,符合真武大帝的“玄武”形象。“吞海”二字寄托着所有靠海为生的人民朴素的愿望——不要海吞船,而是船吞海。
泉州真武庙山门。吴冠标 摄
宋元时期,之所以选择在此修筑庙宇,是因为山脚下就是繁华的江口码头,站在山顶的真武庙可以远眺出港的货船,祈祷它们一帆风顺。
不久前,华侨大学土库曼斯坦留学生比尔·吉尔巴诺娃受邀拍摄短视频,为海内外游客介绍泉州的世遗点——江口码头。“大家都叫我‘比比’,比较好记,也比较亲切。”在片中,比比这样说道,“千年前,一群肤色各异的人跨越千万里航行来到这里,位于泉州晋江入海口的江口码头,见证了那段辉煌岁月。”
涨潮中的文兴码头。成冬冬 摄
江口码头目前仅存文兴码头和美山码头两处遗址。两处码头始建于宋元时期并沿用至20世纪。两者相距约1.1公里,均以条石砌筑。
江面波光粼粼,一座宝箧印经塔矗立码头边。苏素云告诉记者,这座塔是当地人出海、返航时祭祀的场所,既是码头的标志,也是商人、船员祈祷行船平安的精神寄托。
“1982年,文兴码头以东230米处发现了一处南宋时期的古船遗址,其与保存于开元寺内的后渚沉船都使用了水密隔舱造船技术,成为宋元泉州造船技术高超的实证。”苏素云说。
“泉州申遗成功后,真武庙迎来了更多的游客。”苏素云表示,她和同事们在做好世遗点的日常维护之余,偶尔也“客串”导游,为来访客人讲解这里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真武庙与江口码头所承载的重要历史意义。
码头遗址处屹立着一座宝箧印经塔。吴冠标 摄
此外,真武庙依山而建,为了防止山体滑坡可能带来的威胁,当地政府还采取安装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措施进行山石稳定性监测,为制定有效的保护及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文物保护必须做,而且要持续做,长期做。”苏素云说,目前丰泽区正着手准备江口码头与真武庙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用规章制度守护好珍贵的世遗古迹。
驻足江边,比比眺望着远处的江海交界处,遥想千年前泉州港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繁盛的风貌。“如今,海还是那片海,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已不再遥远。”比比如是说。
文/孙虹 吴冠标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