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失败了,现在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感觉我们这届好倒霉,偏偏遇到疫情,也不敢跟家里说现在的情况,感觉他们帮不上什么忙,还会跟着担心。”大四学生小琳在手机上打开名为“聆心悠然”的微信小程序,选择“疫期守护”的主题点了进去,对话框出现了一个名为“蝉明”的头像,她写下这段话,按下“发送”键。很快,蝉明回复:“现在疫情确实不好找工作,你有和身边小伙伴聊聊吗?或者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倾诉一下,其实有很多人和你有一样的经历。”
疫情之下,高校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活、学习、社交、就业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小的冲击,传统的高校线下心理咨询难堪重负,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预约过于火爆而导致求助受阻的情况下,小琳选择了聆心悠然的“群岛计划”:采用一套系统化、科学的训练计划和后续辅导体系,培养出一批可以为学生提供情感、问题解决、危机处理等方面的辅导的朋辈支持者,免费一对一为18岁~25岁学生群体及刚步入社会的应届生群体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心理防“疫”迫在眉睫
“青春才几年,疫情就占了三年”“大学四年,疫情三年”的感慨在社交网络上迅速走红,引起千万学子的强烈共鸣。
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封校”成为高校日常,以今年上海疫情为例,60多所高校封闭化管理涉及72万大学生。在线授课、不能按照预定计划返校和放假、封闭环境……一系列特殊情况导致的社交隔离,让学生心理健康不良风险大幅增加。
在上海某高校就读研一的红薯(化名)说,被封在寝室的这些天,靠不停换姿势躺着获取新鲜感。明显感觉睡眠时间和频率在增加,睁开眼睛有时候看到的是白天,有时候是夜晚。徐州某高校的大三学生芝芝(化名)亲身感受到:“封校封久了,心理真的容易出现问题。在有限的空间里,小问题很容易被放大、激化、爆发。”
高校传统心理服务“超载”,在线朋辈支持服务兴起
虽然朋辈支持服务在国内还未被普及,但朋辈支持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朋辈支持具有一定专业色彩,但由于训练内容和时长远不及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不能等同于心理咨询,因此也被称为“准心理咨询”。
聆心悠然的“群岛计划”,是国内首个以非高校身份发起的免费朋辈支持服务项目。
在微信中搜索“聆心悠然”小程序,点击进入后会看到“疫期守护”“人际联结”“学业发展”“爱好志趣”“职业生涯”“恋爱与性”“自我发展”等服务板块,涵盖了最容易引发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各个现实因素,咨询者可根据需求选择,随即会自动匹配一位“聆心伙伴”开始聊天。
据了解,为咨询者提供心理服务的“聆心伙伴”,均为18岁以上的高校学生以及部分步入社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经过筛选和成体系的专业心理支持培训后,成为了朋辈支持者。
与专业的心理咨询相比,作为“同辈”的“聆心伙伴”有其独特之处:他们与寻求咨询的高校学生拥有高度相似的学习生活背景,并处于同样的人生发展阶段,面临的未来发展问题也极为相近。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朋辈支持者比专业心理咨询师拥有更强的天然吸引力和亲近感,这种来自“同辈”之间的互相帮助能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
在“群岛计划”中,除了每天10:00-24:00在线的朋辈支持者,无人工在线时还可以24小时与有共情能力的情绪支持智能机器人Emohaa聊天,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无需预约,随时随地寻求帮助。
“匿名性”也是“群岛计划”的一大优势,在这里咨询双方都是以“匿名”的形式展开交流,消除了咨询者的顾虑外,更容易打开心扉,有些不适合与身边熟人倾诉的情绪问题可以通过“群岛计划”中靠谱的朋辈支持者得到解决。
群岛计划:24小时在线的免费“朋辈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群岛计划”为全公益性质,针对于朋辈支持者的系统培训和针对咨询者的24小时在线咨询均为免费。据了解,“聆心悠然”由国内首家基于AI技术的精神健康数字诊疗科技公司聆心智能开发,聆心智能创始人黄民烈作为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副主任,不仅是一名由科研转向商业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情怀的创业者。
他认为,之所以选择心理健康赛道创业,是因为企业应该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具有人文主义关怀,考虑如何给社会带来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探索研发精神心理领域的数字疗法与AI情绪对话机器人的同时,聆心智能还通过线上平台聆心悠然,多次发起、参与公益活动,在疫情期间先后驰援西安、上海,为深受疫情困扰的个人提供在线文字心理援助服务,累计服务人数上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