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修复”多为骗局 中原消费金融提醒用户谨防受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19 17:47

金融机构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提醒借款人还款,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做法。然而却有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生财之路”,向一些借款人提供所谓的“反催收”服务。近日,央视财经频道的一期节目曝光了“反催收”组织通过精心包装逃避金融机构审核,最终给借款人造成了巨大损失的做法,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

“反催收”服务陷阱多

近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少借款人的收入锐减,出现了还款逾期等现象,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了个人征信记录。于是国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反催收、代理投诉等黑色产业链。监管在调查非法代理投诉乱象时也发现,代理维权组织与消费者签订服务协议,收取定金,并诱导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信息、银行卡等个人隐私信息,然后集中向监管部门或信访部门重复恶意投诉举报,乘机牟取高额代理手续费。

这种情况也引起了央视的关注,经济信息联播节目《“减债降息”明码标价 “反催收”渐成黑灰产业》就报道了反催收联盟话术的全过程。在报道中,反催收机构虽然美化成债务重组公司、律师事务所,但给债务人提供的协商方式仍然是“老两样”,即电话诱导催收人员违规恶意投诉消费金融公司、银行和开设虚假证明渲染悲情身份进行逃债。

具体而言,反催收机构主要操作为推荐下载防爆通讯录软件、众筹还款、民生保障网、撸口子大军、征信修复和债务重组、伪造材料假装弱势群体申请减免费息、诱导催收员违规敲诈金融机构、借助舆论压力倒逼金融机构等。

而那些声称能“减债降息”反催收组织收取了服务费用后往往并不能帮助借款人达到息费减免的效果。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这些反催收组织甚至会将借款人的个人信息打包出售,给其造成更大的损失。

据了解,反催收联盟会以债务人的名义跟银行以及网贷平台联系,并向债务人收取总欠款的6%-10%的服务费用。

对于逾期金额较大的债务人,还会劝说他们购买全权委托服务,由其全权与金融机构沟通,但他们往往不会承诺可以妥善处理债务问题,即便是通过协商获得延期或减息,他们依然会收取债务债额30%-50%作为报酬,这些费用成本甚至高于债务人向金融机构支付利息的成本。

中原消费金融是河南唯一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其贷后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就接到多个用户反馈,被所谓的“代理中介”机构骗取了数万元“服务费”,其个人隐私信息也被套取。在金融借款合同关系中,按约定还款是借款人的义务。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如期还款,还需与金融机构及时沟通,通过正规渠道寻求解决方案,而这也要求金融机构与消费者搭建起互通的桥梁。中原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用户沟通机制,消费者通过APP、官网、公众号以及电话等方式,都能及时反馈问题并得到快速响应。

正是由于反催收过程中出现了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敲诈勒索等多项违法犯罪情况。全国各地都开始清理和打击非法的“反催收”行为。

仅2022年以来,福建、海南、北京、安徽、山东等省的监管部门联合警方针对金融领域非法代理维权发布了风险提示。在此之前,湖南、辽宁、重庆、深圳等地也已经发布了类似的风险提示和通告。随着金融机构与监管、警方的共识加深,一场围剿反催收、打击“债闹”的行动正在拉开帷幕。

为避免消费者被反催收组织套路,中原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一方面加大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线上线下主动触达用户,提升其金融素养。同时在宣传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流于说教。近期,中原消费金融开展的“测测你的反诈水平”H5小游戏,就很好地兼具了趣味性与知识性。另一方面,中原消费金融向消费者提供与其风险能力相匹配的产品服务,让消费者在适度消费的理念下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

恶意逃废债涉嫌违法

事实上,“逃废债”是一种民事违约行为,不是所有的欠债都是逃废债,它强调债务人的主观故意:确切地说,有履行能力而不尽力履行债务的行为就是逃废债。所谓“有履行能力”是指有收入来源,或者虽无收入来源,但有可供履行债务的资产,能够部分或全部履行债务。从债务人主观上来看,逃废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积极地逃避履行债务,另一种是消极的不作为。业内通常把前一种称之为“恶意逃废债”。

为了提升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防范地区金融风险扩散,打击恶意逃废债乱象,多地警方介入金融机构的催收行动,协助银行精准围剿逃废债群体。例如,一些地方农商行联合当地公安部门发布督促借款人及其担保人偿还逾期贷款的通告,开展集中清收不良贷款的专项行动。

监管层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亦提出将强化市场信用约束,健全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依法严惩逃废债行为,以及加强网络借贷领域失信惩戒等内容。

“征信修复”都是骗子

随着社会各界对信用记录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一些不法分子以“征信修复”为名,通过诱导、代理、组织消费者反复投诉举报金融机构,借此从中牟利,甚至涉嫌实施伪造公文等违法犯罪活动,逐渐形成了“征信修复”黑产链条。为了维护群众权益,打击各类以征信修复名义招摇撞骗的违法犯罪行为,近日,人民银行也印发了《关于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工作的通知》。

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个人信用作为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不仅会影响贷款的申请,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乘坐火车飞机、公务员考试、甚至子女入学等,可以说是失信之后寸步难行。而骗子就是抓住了借款人希望修复征信记录的心理实施诈骗。

实际上,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部门统一管理,无论是银行还是个人基本都无权删除和修改,凡是自称可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电话大概率属于诈骗,凡是涉及到转账操作的极大可能是诈骗分子的“套路”。

中原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遇到类似声称“修复征信”的情况时,一方面应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学习征信、担保等金融知识,不要轻信对方的承诺;另一方面拒绝参与捏造虚假信息等非法行为,不要心存侥幸,避免因小失大损了“财产”又折了“征信”。

打击黑灰产业,维持稳定的金融市场,是整个金融行业发展和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升级必须面对的一场挑战。需要金融机构、监管、警方与广大金融消费者齐心协力,共同改善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

文/金仁甫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房贷免息延期、征信修复?揭秘反催收灰产的升级新套路
第一财经 2024-11-17
为解决网贷逾期找“反催收”公司?“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
法治日报 2024-07-09
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 未解决网贷逾期 花7800元找的“反催收”公司失联了
法治日报 2024-07-09
半两财经|《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发布 不应选用有暴力犯罪记录的人员干催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6
打击非法债闹等金融黑灰产 破局的关键在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7-15
违法违规代理维权行为屡禁不止 代表建议 专门立法打击“征信修复”乱象
法治日报 2022-12-20
疫情下 反催收联盟活跃 有公司投诉量激增数倍
经济观察报 2022-04-16
能逃债务减免罚息?起底新型反催收黑产
北京商报 2022-04-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