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在50岁,看到了妈妈的50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6 21:00

1

妈妈习惯用微信和我语音聊天,久而久之,我对妈妈的聊天习惯了如指掌。有一天妈妈给我发一段语音,开场白是:“女儿,我和你说一件事。”

点开下一段语音前,我已隐约感觉不安。但我还是装作平静,声音如常,甚至略带愉快地问妈妈:“什么事呀?”

下一分钟,我已经忧心忡忡,心急火燎地催促妈妈,让她速来我处,我要带她找专家复诊。

对一个常和医院打交道,家人朋友自己都经历过或大或小手术的中年人来说,我已经参透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身体的任何一点病痛都不会是无风起浪。况且,要不是身体难受到一定程度,妈妈她又怎么舍得把不适告诉儿女。

我一边安抚妈妈,一边点开医生朋友的对话框,委托她帮我预约她们医院最好的专家,心里已经预案了接下去将会发生的事情,并迅速对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安排好一系列的对策。

有人说,中年人的生活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中年人本人,我可以镇定地告诉你(纵然这镇定里带着许多无奈):虽然中年人的生活时时处处埋着雷,但中年人的惊慌只有一秒钟。生活的锤打已将中年人修炼出一种处变不惊的能力:抵挡无济于事,来什么,就接什么。

这是中年人熬了半辈子的智慧。

2

放下手机,生活仍然。我继续我每天两次每次一小时的运动。

在沈从文的自传里,他27岁的时候说:身体坏则毫无生趣可言。这个“毫无生趣”,我是在最近几年才深刻体会到的。

这是一个略带悲伤的体验,我不得不承认:45岁往上,人的衰老、身体的衰败是呈加速度的。

我的一个同龄人闺蜜小群,最初我们的群主旨是写作,也做过每天写几百字的鸡血训练,不知何时起,鸡血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中年人同病相怜的惺惺相惜。我们倾诉着各自的病痛、父母的衰老,也分享着通过锻炼得到的某个身体改善,抑或是某个中医方子产生的疗效。

博主衩姐曾经写过一段话:年轻时不惧死亡,是因为你知道它离你很远;人到中年了,首先隐隐担忧的,就是日渐衰老的父母,会在某一天与我们告别;若已为人父母,还会替没有长大成人的孩子担忧,怕我们如果提前离开,他们将无法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的风雨。

所以,中年人生活里最大的甜,不是加薪不是收到礼物,而是体检单上箭头消失结节变小身体舒畅。

3

傍晚,妈妈已抵达我处,带了冬春两季的衣物。看来,妈妈已做好了再次手术的准备。

饭后我们在小区散步。妈妈步履蹒跚,纵然我已经缓慢到0.25倍速,仍然得时不时停下来等她。我惊讶,我怎么毫无察觉,妈妈是何时变得如此衰老?

陪我去小公园拉手环,我拉了400下觉得累了。妈妈说,她那个时候肩周炎,每天要拉1000下。

“妈,你也得过肩周炎啊!”

“是啊,我那个时候肩膀也抬不起来,过了两三年才好。”

妈妈得肩周炎的时候,我刚二十出头。妈妈跟我说过她的疼痛吗?我不记得了。也许说过,但我并未在意。也许她根本没说,只是自己默默在熬。爱都是往下的,自己身上的一点病痛,忍忍就好了,又何必要让子女烦忧。

在迈进50岁春天的夜色里,遥想起50岁那年的妈妈。那是我最好的青春时光,那是妈妈最脆弱敏感的更年期,我只顾自己飞扬洒脱,却忽略了她,忽略了她的疼痛。往日时光如一辆疾驰而过的列车,在我眼前一晃而过。

4

等了一周的检验报告出来了,排除了肿瘤,这让我们松了一口气。但是,医生反复做了检查,却查不到病因。暂时不用手术,但身体的不适仍在,找不到病因,就无法对症下药,只有继续观察。

一周之后,妈妈坚持要回去了。我每天问她:“妈妈你今天感觉还好吗?”妈妈都会说:“还好。”而我知道,这个“还好”,其实是“不太好”。

有句话说,人是在自己为人父母之后才渐渐理解了父母。其实不是。很多事情,都只有自己经历体验过了,才会去回想去咂摸去悔恨去试图挽回。40岁,绝不会有45岁时的领悟。就像我,一直到近50岁时,才看到了妈妈的50岁。

五十知天命,古语果然有大智慧。一些先前不能理解、不以为然、不屑一顾的事情,到了这个节点,已能通透于心。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许多事情需要用长长的一生来慢慢体会。

文/淡淡淡蓝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