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金2021年四季报的披露,明星基金经理的调仓换股动作也开始浮出水面,从丘栋荣管理的4只基金来看,2021年四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减仓,比如中庚小盘价值,四季度的重仓股新增了一汽富维、南山铝业等个股。
此外,在四季报中,丘栋荣对于新一年的投资方向也有明确的阐述,主要看好金融、地产,以及煤炭、能源、资源类公司,还有港股中的大盘价值股和部分互联网股等。
丘栋荣四季度增减了这些个股
在近日陆续披露的2021年四季报中,开始出现明星基金经理的身影,中庚基金丘栋荣就是其中之一。在忍受了几年的低迷之后,2021年丘栋荣又回到投资者的视野中,其管理的多只产品在去年都有不错的表现。
而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四季度,其管理的这些产品也有不同程度的调仓换股动作。先来看中庚小盘价值,四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增加了5只个股,分别为豪能股份、信隆健康、一汽富维、南山铝业、千金药业。
进一步分析来看,这其中有新进的个股,比如一汽富维、南山铝业、千金药业;有的则是原来就有持仓,四季度持股数进一步增加后进入到前十大,比如豪能股份;有的因为持仓市值上涨进入到前十,比如信隆健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富维,中庚小盘价值其实在2021年一季度末时就重仓了,但是到了二季度末就未见踪影,2021年四季度一汽富维曾有过一轮接近翻倍的涨幅,如果丘栋荣是在行情启动前的低点又买回来了,可能还有浮盈,但如果上涨后再追买的话,可能目前还没有太好的收益。
在其它几只基金方面,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在2021年四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增加了兖矿能源、中国海洋石油、金地集团、信隆健康,方向上主要是增加了港股的配置,以及地产类个股。
在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混合上,2021年四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变动较少,仅增加了常熟银行,退出前十大的是保利发展。
还有在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上,2021年四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增加了常熟银行、海利尔,退出前十大的是保利发展和兰花科创。
看好四大方向
此外,在四季报中,丘栋荣对于新一年的投资方向也有明确的阐述,主要提及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来自四个方面。
首先是大盘价值股中的金融、地产等。丘栋荣表示:“配置逻辑在于:金融板块中,我们看好与制造业产业链相关、服务于实体经济、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区域性银行股,这类银行经营稳健、基本面风险较小、估值极低、成长性较高。地产类公司则集中于具有高信用、低融资成本优势的央企龙头公司,我们认为房地产长期需求仍在,随着政策风险的缓释和经营风 险的暴露,该类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外延扩张可能性高,并且估值极低情况下,未来房地产市场平稳后,仍有较好的回报潜力。”
其次是煤炭、能源、资源类公司。丘栋荣认为,这类公司配置的逻辑主要在于,一是政策将持续纠偏,追求经济整体的稳健增长即追求能源、资源增长,经济缓步降速的过程中,需求仍是长期且持续增长的。二是从严重过剩到供给侧改革,市场出清情况较好,但国内外诸多商品长期资本开支不足,供给收缩情况比较严重,供给弹性不足,供给恢复非一朝一夕,落实到真实有效的供给增长往往体现为短缺导致的价格中枢上行。三是中长期来看,环保和碳中和因素影响下,中期的供给约束和边际成本会上升,商品价格中枢不可避免的抬升,且新应用不断拓展,导致存量资产价值显著提升。从市场定价和估值来看,这类公司视为周期类资产,估值极低、现金流好、资本开支少、分红收益率较高、现价对应的预期回报率高。
此外,丘栋荣还看好中小盘价值和成长股。这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广义制造业中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细分龙头公司。二是估值较低,且受益于后疫情时代线下消费需求逐步复苏的公司,如商贸零售、纺织服装、交通运输等行业中的部分个股。
丘栋荣表示:“疫情以来中国制造业链连接和网络优势愈发显著,人才、市场、品类和稳定性促使企业积累、突破、切入、应用,中国制造业优质产能的优势进一步拉大,竞争优势的确立和深化仍在进行,而这有望使得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和质量都将提升。因此,广义制造业中挖掘高性价比公司仍大有可为。我们坚持三条标准,即需求增长、供给收缩、细分行业龙头,比如化工、轻工、有色金属加工、机械加工等,可以挖掘出真正的低估值小盘价值股和成长股。”
而对于港股市场,丘栋荣表示主要看好港股中的大盘价值股和部分互联网股。其看好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港股的价值股基本上都是龙头企业或者央企,这些资产质量非常高、最能承受基本面压力,因此风险较小。比如电信运营商、地产、银行、保险、能源、煤炭的龙头公司,都是中国经济体中最好的、最中坚的力量。港股的互联网股业务是深深嵌入中国经济中的,格局清晰但其核心业务壁垒仍较为坚实。
二是价格较低或价格出清彻底。港股的价值股对应A股中的价值股很便宜,但是在港股更便宜,同时对应的分红收益率保持着非常高的水平。港股的互联网股承受各种压力聚集,估值降至低估水平。
三是交易上风险释放较为充分,交易并不拥挤。随着基本面、监管层面和流动性压力的逐步缓释,港股值得关注。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