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前海人寿近日因被动持有宝新置地而触发举牌。这也是2022年发生的第一起险资举牌事件。
去年以来,险资进入举牌低迷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险资仅举牌1家公司。此外,险资还取消了2起此前的举牌计划。在险企人士看来,险资在去年举牌行动消极,一方面与权益资产的配置难度提升、举牌风险增加有关,另一方面与保险业保费结构调整、险资失去举牌动力有关。
险资举牌热情持续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2022年首例险资举牌,并非是险资主动进行的。
2015年5月份,前海人寿境外投资受托管理人太平资管参与港股上市公司世达科技(现更名为“宝新金融”)的定向增发申购,彼时前海人寿持股占世达科技总股本的比例为19.58%。后来因上市公司进行增发,前海人寿持股占比有所稀释。截至目前,前海人寿合计持有宝新金融42.2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13.44%。
2021年末,宝新金融发布公告称,拟将其持有的另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宝新置地31.6亿股(占宝新置地总股本的57.77%)股份按宝新金融现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分配给各股东。此次重组完成后,前海人寿仍直接持有宝新金融13.44%的股份,同时被动持有宝新置地7.77%的股份,因此触发被动举牌。
前海人寿近日表示,公司已向银保监会报送《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被动持有宝新置地集团有限公司股票的报告》。后续公司将恪守监管要求,在充分保障保险资金投资利益的前提下,履行信息披露等相关义务,确保保险资金运用合法合规。
去年以来,险资的举牌热情明显降温。《证券日报》记者在统计后发现,2015年共有36次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达到历史峰值。2016年至2019年,险资举牌略有降温,举牌上市公司次数分别为11次、10次、10次、9次。2020年,受疫情影响,A股与港股市场部分个股持续下挫,出现一大批低估值个股,险资举牌热情回升,举牌次数达到23次。2021年,险资举牌再次降温,全年仅举牌1次。
2021年11月24日,国寿集团发布关于举牌华融H股的公告称,公司通过QDII账户出资方式参与华融非公开发行H股。交易完成后,国寿集团持有华融H股股票占其H股股本的比例将从0上升至7.2609%,触发举牌,这也是去年险资进行的唯一一次举牌。
去年,险资还终止了两起举牌计划。2021年1月18日,中国人寿宣布终止举牌广百股份。2021年3月18日,中国人寿宣布终止增持并举牌万达信息。
多因素影响举牌积极性
在险企人士来看,险资不再热衷举牌,与内外部多重因素有关。
从外部因素来看,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段国圣表示,去年以来,险资权益资产配置中出现诸多新特征,包括供给端产业结构变化、传统产业集中度提升、资本市场结构向新经济倾斜等,增加了权益投资难度。此外,很多新兴成长行业处于渗透率提升早期,成长空间巨大,但缺乏估值体系的历史参照。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的调研显示,险资更偏好稳健成长类企业。截至2021年末,险资持股比例超过10%的A股上市公司有30家,以商业银行、实体经济的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但去年以来,险资偏爱的白马龙头股普遍出现较大回撤。一方面“核心资产”有回撤压力,另一方面新兴赛道股有估值波动风险,权益市场诸多新风险点出现压制了险资举牌的热情。
受制于险资对权益资产配置难度的增加,去年以来,险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规模整体呈收缩态势。截至2021年11月末,险资配置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为2.88万亿元,占险资运用总额的12.3%,明显低于2020年末(13.8%)和2019年末(13.2%)的配置水平。
此外,险资偏好的举牌标的也出现较大变化。从近几年的举牌情况来看,2015年之前,险资热衷于举牌地产公司,曾轰动资本市场的“宝万之争”就是典型代表之一。2016年至2020年期间,险资举牌的对象比较偏爱低估值、高股息的地产股、金融股、公用事业股。不过,个别险资在举牌地产股时蒙受巨大损失,险企开始重新评估地产企业债务违约对险企投资端的影响,加速出清地产股。去年以来,中国人寿先后减持万科A、招商蛇口;泰康人寿减持保利发展、阳光城;和谐健康减持金融街;君康人寿减持了首开股份。
安永中国精算与保险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付振平对记者表示,险资从房地产股权、债券投资转向物业投资,是出于控制风险的原则。
华安财险党委副书记饶雪刚也认为,房地产监管不断趋严,行业景气度不断下降。融资收紧后,对房企的偿债能力带来较大冲击。
除受上述外部因素影响之外,保险业内部保费结构的变化,也导致险资很难再以万能险等途径为举牌提供“弹药”。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代表万能险保费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5681亿元,同比下滑14%。在2015年险企举牌过程中,万能险曾是为举牌提供资金的“弹药库”。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万能险保费同比增速分别高达95%、55%,一批中小险企的万能险保费甚至飙增数倍,不少险企通过万能险提供的“弹药”在二级市场大肆举牌收购。
自2016年之后,监管部门引导行业回归保险主业,险企利用万能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大幅减少。即使是险资举牌频次较高的2020年,险资举牌的资金来源也多为自有资金或传统寿险账户,而非万能险账户。2021年以来,保险业整体保费收入萎靡不振,叠加权益市场波动加剧,险资的举牌热情再次下降。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