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早将屈原的作品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的《九歌图》。至元代,画家们纷纷对李公麟的《九歌图》进行模仿或再创作,元代名家张渥、近代名家傅抱石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日,上海艺术家徐旭峰在芊荷艺术空间举办筹备两年的个展《洞天》,将楚人隐藏的理想之界以今人之笔铺陈。
徐旭峰《开场》17.5×43.5cm 纸本设色 (2021年) 主办方供图(下同)
这个宏大项目的启动,是多年前郑重先生给出的一个“挑战”。他看徐旭峰爱画各种萌态的小神仙,提议他画一画心目中的《九歌》,还要求既有楚人之气,又有当代味道。
珠玉在前,当时徐旭峰的脑子里只有张渥的《九歌》。没有读全屈原的文本,更别说绘画了。楚文化的壮美瑰丽是中国浪漫主义的源头,也是中国文学史行的璀璨明珠,激励着艺术家从文本资料和行旅中溯源。
从2018年开始,徐旭峰每年深入山西(楚人另一个迁徙所在地)寺观、石窟,研读各种楚辞原著和论文著作,结合文物,串入自己的思考。徐旭峰还借着在上海博物馆授课之机,阅读《九歌》和相关论文,希望能够在文字的只言片语中寻找一些创作灵感。他还去到山西、青海、甘肃、贵州,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根源和民宿民风,化入自己的作品中。展览上展出的作品,每一张都是一个故事。
经过3年的学习,徐旭峰对楚文化有一个形象上的认识,才有了以《东皇太一》开篇的解读式创作。这件作品的创作耗费了8个月时间,通过太一的“虚”来反映一个“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的侑神国度。正如《九歌》所叙,楚人似乎与神的关系非常紧密,可以与神把酒言欢, 甚至相爱。这件作品也是对青龙寺、永乐宫、法海寺、稷益庙壁画考察的一次整理,当中运用的大量丰富的矿物色彰显了艺术家的色彩控制力。
徐旭峰 《东皇太一》 173×141.5cm 纸本设色 (2021年)
此次展览分为三部分——《别有洞天》系列(螺蛳壳里做道场)、文学作品绘画释读、写生纪胜。徐旭峰完成了从文学、写生再到创作的一次旅行。“洞天”背后,是上海青年艺术家“上下求索”的艺术实践。
徐旭峰说:“古人的生活是积极的,向上的,阳光的,进取的。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这些愿望被寄托于各种器物,以各种行为、语言、思想不断编织,最终形成‘洞庭湖’式文化体系。展览的大部分作品基于浪漫主义文学,每个朝代的人对这番场面都有不同的想象。”
文/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