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徐州,大家都不算太陌生。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徐州处四战之地,是古代北方国都西安、洛阳、开封、北京与南方国都南京、杭州之间必争的战略重镇,可谓南得之而北危,北得之则南危。
不过今天不说徐州,而说南徐州,你听说过吗?这也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涉及国都安全的战略重镇,就是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在江苏省十三个设区市(俗称地级市)中,镇江的存在感不算特别高,但也挡不住镇江的重要性。镇江城北就是万里长江,城西是十三朝古都、古代南方的国都南京,往东是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再往东就是国家经济中心——上海。镇江过江以北,是古代江南在江北的屏障扬州。
在统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镇江的重要性。如果是南北对峙时,镇江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如果北军得扬州,基本上取得了对南朝的主动权。但如果北军过江控制镇江,那在国都南京的君主们则逃无可逃。
历代在南朝(主要指定都在东南的大型南方王朝)为国者,无不重视镇江之于南京的屏障作用。咱们在古诗词中经常看到的京口,指的就是镇江。京口是三国吴主孙权叫出来的,当时称为京口镇,孙权把“国都”从苏州迁到了镇江,称京城。
之所以称为京口,是因为这个“京”是指地势较高,镇江有山水之险,凭高而望长江,进而过江图江北,守可凭险守江南。镇江虽然只是孙权最终定都南京(建业)的跳板,但这个跳板同时也是门户,孙权对镇江的防卫异常重视,在京口设置都督守卫。
西晋统一时,镇江隶属于省级的扬州,为毗陵郡的治所。但在晋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大量中原人士南迁。东晋为了拉拢北人为自己所用,在北人聚集的地方设置侨州。
由于很多北方的徐州和兖州(皆为省级)人士避难于镇江,所以东晋就在这里设置徐州和兖州等侨州。所以镇江也称为北府,东晋大名鼎鼎的北府兵,就源于镇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宋武帝刘裕,就是北府兵名将。
提到刘裕,基本上都会说他是徐州人。没错,刘裕是汉高帝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后裔,是正宗的徐州后裔。不过,刘裕的出生地并不是徐州,而是镇江。从历史的角度看说刘裕是徐州人没错,从地缘的角度看说刘裕是镇江人也没错。
南徐州设置于刘裕建立的宋,时间是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将徐州(治在镇江)改名为南徐州。南朝三个非常重要的州,就是扬州、荆州、南徐州。扬州是京都南京所在的州,是天子脚下、京畿之地。荆州扼长江中游,北接北朝,西接益州(四川),东接江东,南接湘粤,是南朝的交通和战略枢纽。南徐州直接护卫京都的安全,类似于现在天津之于首都的关系。
这三个州,在南朝基本上只有近亲皇族才能出任作为州一把手的刺史,堂兄弟都不行。梁武帝要把扬州交给堂弟萧景,萧景都吓得不行,说我的身份还不够到出任扬州刺史的程度。在刘宋文帝(刘义隆)前期,出任南徐州刺史的,基本上都是刘裕的儿子,也就是刘义隆的亲兄弟。比如彭城王刘义康、江夏王刘义恭、衡阳王刘义季、南谯王刘义宣等。
等刘义隆的兄弟下台领盒饭(也有领完盒饭再上台的),新上来的南徐州刺史多是刘义隆的儿子,比如广陵王刘诞、广陵王刘绍、始兴王刘浚等。南朝宋之后的南朝齐也是这么操作的,萧道成建齐之后,让儿子萧晃出任南徐州,之后是皇太孙萧长懋出任南徐州,可见南徐州在南朝皇帝心中的重要性。之后的南朝梁,能出任南徐州刺史的,不是皇帝的亲儿子,就是亲兄弟,外人是很难染指的。
梁武帝末年侯景之乱后,长江以北的地盘被北齐占据,而北齐的战略中心是中原地区,全力与北周对抗。所以北齐并不是特别在乎江淮地区,南徐州(对于北齐)也不再那么重要了。但只要出现南北割据,无论是定都南京的南唐还是定都杭州的南宋,镇江都是极其重要的门户。镇江丢了,纸醉金迷的皇帝们真的要下场领盒饭了。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