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揭秘“东方魔稻”走出国门:在60多个国家成功试种或推广
​第一财经 2021-05-24 21:25

5月24日上午,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举行。“杂交水稻之父”与世长辞,但中国的种业之路仍需前行。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战略。5月22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袁隆平先生的离世是中国“三农”领域的重大损失,对他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我们将学习和发扬袁隆平先生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持续推进种业创新,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中国种业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结构失衡表现为,农作物育种相对领先,而畜牧业育种大幅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相对领先的农作物育种中,水稻、小麦的品种自给率为100%。袁隆平奉献终生的杂交水稻,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大成就之一。其单产不断创下新高的同时,杂交水稻技术也被引进到全球60多个国家,每年在海外的种植面积超过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2020年第9期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刊发的《中国杂交水稻的成功经验》一文称,中国科学家于1961年开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杂交水稻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中国首创的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独创的两系法杂交水稻于1995年研究成功。一系法杂交水稻,是培育杂种优势固定不分离的杂种一代,不需每年进行杂交种子生产。目前该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应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前述论文称,截至2019年,中国育成各类型杂交水稻品种超过7000个,累计种植面积约6×108 hm2,增产粮食近9×108 t, 累计多养活2.3×109 人,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论文称,1979年,美国引种了中国种子公司提供的3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这些品种比当地良种增产165%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Oriental Magic Rice),引起了世界极大的关注。

自1980年籼型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至今,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杂交水稻技术的输出国。杂交水稻技术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列为增产粮食、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技术。

虽然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以及跨国种业巨头,利用中国籼型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和引种中国杂交水稻种质资源,开展本土化杂交水稻研究,并且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技术起步晚、人才缺乏和资源有限等原因,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综合技术水平远落后于中国。

上述论文称,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国、越南、菲律宾、巴基斯坦、美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巴西、马达加斯加等60多个国家成功试种或推广,年种植面积超6×106 hm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高产育种成为国内外水稻育种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中国于1998年启动了“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计划”。随后,超级杂交水稻先后实现了中国四期超级稻研究计划育种目标,推广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以上,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面积成功应用超级稻的国家。

在种业“走出去”政策不断开放的背景下,中国水稻种业国际化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隆平高科2020年度报告显示,水稻种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90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0.69%,其中水稻国际业务取得突破,菲律宾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247%。

报告称,作为行业龙头,隆平高科继续加快生物技术体系构建,并在转基因玉米研发、基因编辑水稻、各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已形成成熟稳定的研发布局。

荃银高科是商务部拥有援外资质的2家种业公司之一,在安哥拉、塞拉利昂、多哥等多个国家有援外项目。荃银高科全资控股的荃银科技,从事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该公司2020年度报告显示,荃银科技全年实现农作物种子出口537.46万公斤,较上年同期增长29.69%。主要原因系荃银科技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其中,巴基斯坦市场份额稳中有增,同时新开辟了菲律宾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在巩固种子贸易优势的同时,为实现国际业务可持续发展,荃银高科还进一步实施海外“育繁推一体化”战略。截至报告期末,已有17个水稻或玉米品种先后通过孟加拉、安哥拉、印尼等地审定,为后续销售打下基础。(第一财经)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间谍盯上小小种子?它的价值可太高了!
中国科学院 2024-05-02
我国科学家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杂交水稻或将增产15%以上
澎湃新闻 2023-07-27
Qnews|杂交水稻专家杨振玉去世 曾开创我国杂交粳稻育种研究领域先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1
“南袁北杨”俱往矣:著名水稻专家杨振玉逝世
澎湃新闻 2022-12-11
双季稻每亩产量连续两年超攻关目标 意味着什么?
经济日报 2021-10-24
双季稻突破亩产天花板意味着什么
经济日报 2021-10-24
袁隆平留下的这粒种子,我们如何传承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5-24
中国工程院多位院士追思袁隆平:为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中国新闻网 2021-05-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