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遗体捐献者,北京市红十字会举办生命追思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3-27 15:06

有一群逝者,他们没有言语,却教会世人心存感恩,时刻善行。3月27日上午10时,北京长青生命纪念园里,一场特别的生命追思会正式开始,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崇高敬意和无限思念。

生命纪念碑前,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师生和北京市红十字会志愿者、捐献者家属代表等150余人手捧寄托无限哀思的黄色、白色菊花,神情凝重,面向纪念碑,肃立、默哀。

纪念碑上描金镌刻着每一位遗体捐献者的名字,首都医科大学2018级护理学院学生王云宇的眼神迅速扫过,当看到“王军”两个字时,她再也无法控制,泪水夺眶而出。父亲是2020年12月在打工时意外去世的,匆忙赶回天津的王云宇没能见他最后一眼。考虑再三后,她向学校提出申请,希望能将父亲的遗体捐给医学事业。

“父亲活着的时候,我就跟他提过很多次,说未来去世后会捐献自己的遗体。这次,是我帮他做出了这个决定。”王云宇说,之前遇到什么伤心难过的事情,父亲总会想办法去解决,现在,父亲把遗体捐献给了首都医科大学,也跟自己产生了莫名的联系。“在那段伤心的日子,老师和同学都关心着我,说您做的这个决定很伟大。我说,伟大的是我的父亲,医学的发展需要遗体捐献,父亲在用这种方式,贡献了自己最后一份热。”

遗体捐献者没有墓碑,有的只是躺在长长名单里的一个名字,王云宇也曾为此自责,不过,来参加追思会,王云宇彻底释然。看着身旁站着这么多的遗体捐献者家属,听他们讲述自己亲人催人奋进的故事,她的心里暖暖的。“现在,他既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大体老师,他不光在为我一个人付出,也在为更多的人奉献自己的生命。我由衷地敬佩父亲,他真的很伟大!”

岁月无情,人间有爱,捐献遗体是对奉献最好的注脚,是对人生价值无声的诠释。被称为“大体老师”的遗体捐献者,用自己的躯体,架起了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为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遗体捐献者家属朱女士将一捧菊花虔诚地摆放在纪念碑前,她抬起头,默默地凝望纪念碑上那个熟悉的名字。妈妈王敏生前是解放军总医院的药剂师,干了七十多年的医务工作,在临终前签下名字,把遗体捐献给医学院。

朱女士的家庭,一多半人都在从事医药工作,她清楚地记得,一天晚上,妈妈把家人叫到身边,把这个决定专门跟家人做了交代。“母亲说,虽然现在捐献遗体的人越来越多,但和实际需求相比,还远远无法满足。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能为医学事业做出贡献,就是生命的再一次延续,不管是自然死亡还是遇到什么意外伤害,都一定要帮助她完成心愿。”

母亲活到了97岁,朱女士回忆,弥留之际她的身体状态已经非常不好,但还是挂念着这个事情。签字的时候,她强力支撑着身体,一笔一划亲自签下了名字,这让自己非常震撼,“母亲这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

仪式尾声,全体人员再次向生命纪念碑深深三鞠躬,将手中菊花依次整齐摆放在生命纪念碑周围,学生代表给纪念碑上的遗体捐献者名字描金,以寄托哀思。

1999年,北京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人体遗体(器官)捐献工作,截至“十三五”末,共计27000余人报名志愿捐献遗体,3560人实现了遗体捐献;69356余人报名志愿捐献器官,2512人完成了器官捐献。仅2020年一年,遗体捐献完成了265例,器官捐献完成了521例。

北京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宋永红介绍,为了更好宣传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崇高行为,鼓励更多人加入志愿捐献的行列,北京市红十字会已上线了全新的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网页。除了遗体捐献,未来还将考虑将器官捐献名单纳入进来,让家属们有一个缅怀的场所。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器官捐献让生命在爱意中延续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06
截至去年全国累计实现器官捐献逾5.1万例
中国新闻网 2024-03-31
福建南安86岁老人捐献遗体和角膜 成为2024年当地第三例捐献志愿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0
福建南安75岁老人离世后捐献遗体和眼角膜 三位亲属已经登记成为志愿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6
时隔4个月父女俩先后因病去世捐献遗体 家属:受他们影响 家人也有捐献想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8
Qnews|38年间家族中7人先后捐献遗体 家属:这是纪念家人的一种方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6
视窗|送别“大体老师” 集中安葬遗体捐献者
新华社 2023-04-01
图记 | 祭扫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
新华社 2023-03-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