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天路”织起雪域高原“光明网”
新华网 2021-03-03 07:17

初春,“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地区,仍是白雪皑皑。在海拔4700多米的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一村,36岁的其美还在回味刚刚过去的、非同以往的藏历新年。

“今年是我们大电网通电后的第一个藏历新年!以前全乡一直都靠着风力发电和太阳能供电,用电不稳定,功率大的家用电器没法正常使用。”其美高兴地说,“现在手机随时可充电,过年新买了个电压力锅,既能炖肉还可以煮米饭。”

2020年12月,总投资74亿元的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结束阿里地区孤网运行的历史,从根本上解决了阿里地区缺电问题,改善了沿线近38万农牧民用电问题。

这离不开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农电工作部多年的艰苦努力。西藏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地广人稀。为建设覆盖全区的“光明网”,近年来国网西藏电力先后建成青藏、川藏、藏中、阿里4条“电力天路”,为西藏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社区平措粉丝加工合作社生产车间,负责人扎西先走到电动鞋套机前套上鞋套,接着转过身来到电动洗手盆前洗手,再用旁边的电动干手器把手烘干。车间内,从磨面到成型、晾晒、冻干再到最后的包装,整个流水线,全是用电。

“做粉丝不能突然停电,电压也要稳,不然影响成形。如果停电,机器里的淀粉十几分钟就会凝固,清洗起来很不方便。”扎西说。

供电质量的提高,不仅促进传统乡村产业发展,还给群众带来稳定就业和收入。平措粉丝加工合作社,解决了1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自2016年,启用新的电气化设备后,粉丝的日产量从200斤涨到了2000斤。”扎西说,“忙的时候我们还会请些零工,150元一天。固定员工月收入3500元左右,入股群众年底还有3万到4万元的分红。”

电力带来的生产生活巨变,老人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以前用河水浇地几个村要轮着来,后来村里打了7口机井用上了动力电,再也不用轮着浇地,还不用去河里挑水了。”72岁的巴桑在克松社区居委会旁经营着一家茶馆,“油灯变电灯,煮饭用电锅,劈柴用电锯子,电足了做什么都方便。”

2020年4月,西藏那曲市色尼区罗玛镇普拉村1号安置点台变顺利合闸,标志着那曲市“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电到户”工程顺利通电,该村109户村民用上了放心电。

罗玛镇普拉村地处那曲市西南,平均海拔4520米,交通闭塞,供电系统薄弱。虽然当地居民搬入安置房已一年有余,但新的安置点还没有接入大电网,临时用电措施和光伏太阳能板只能勉强维持基本需求。

在了解到普拉村村民的用电困难后,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那曲供电公司对通电工程进行多次细致勘查,组织设计单位和参建单位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10千伏及以下中低压配电工程建设方案,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全面加快建设并提前通电。

“之前我们村是依靠光伏板等临时措施用电,大功率电器无法正常使用,村民们不敢轻易开电灯、看电视。如今这些问题已成为历史。”那曲市罗玛镇负责人说。

“十三五”以来,在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农电工作部和近10万名电力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依托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33个边境小康村供电建设项目、833个易地搬迁扶贫点配套电力设施建设、4807个扶贫产业项目接电任务先后完成。目前,西藏主电网已覆盖全部74个县(区)。

几天前,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农电工作部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农电工作部主任何龙寿说:“从国网总部到西藏公司再到每个市县公司,我们合力促进了深度贫困地区农网升级改造等工作开展,夯实了脱贫基础。”

文/刘洪明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全球海拔最高、装机容量最大高原型独立构网型储能项目在西藏那曲并网送电
中国新闻网 2024-11-11
“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第13次年检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4-09-21
挑战极限 西藏阿里联网工程顺利完成年度“体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21
“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完成2023年度检修 设备恢复供电
中国新闻网 2023-06-15
设置19处观冰站点 国网北京电力迎战寒潮天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29
“电力天路”完成年检 累计输电量突破150亿千瓦时
新华社 2022-05-28
智能机器人“上岗” 国网北京电力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供电保障工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1
优先响应封控小区应急用电 北京五一期间电力供应充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