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墙子路长城脚下走花会 12岁小演员登场献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14:59

总督官精神抖擞地打一杆小旗引路,龙门旗紧随其后,横幅上写“墙子路民间花会”七个大字,各档花会依次登场献艺,长城脚下的小山村顿时沸腾起来…… 2月24日元宵佳节,密云区大城子镇墙子路村一年一度的民间花会上演,在众多表演者当中,年纪最小的表演者仅有12岁。

鸣锣开道

2月24日上午,一众花会表演者身着色彩浓艳的戏服、在墙子路村口集结。10时02分,在总督官的引领下,鸣锣开道,花会队伍浩浩荡荡向村中行进,一路上表演者们纷纷亮出绝活 —— 气势恢宏的舞龙舞狮、引人发笑的小车会、动作灵活的高跷表演、略显滑稽的二魁摔跤…… 围观村民簇拥着各档表演,一路上掌声不断,其乐融融,场面蔚为壮观。

旱船表演

据墙子路花会“督官”蔡波介绍,墙子路花会分为龙门旗、样子幡、中幡、音乐、腰鼓、小车会、旱船、二魁摔跤、舞狮、吵子、高跷、大鼓乐、舞龙,共13档。152人的表演队伍,大部分来自墙子路村,最年长者79岁,年龄最小的表演者仅12岁。

舞狮

“高跷会”是传统花会中的重要一档,在密云广为流传,逢年过节、集日庙会、旱年祈雨、常有高跷会表演助兴。墙子路的高跷会,由9名稚气未脱的大男孩组成。

高跷表演

14岁的鲁明汉,初中三年级在读,是墙子路花会年龄最小的高跷表演者,为了此次花会表演,他和伙伴们提前两个月开始排练。“我8岁跟随家人学会踩高跷,今年的墙子路花会,是我第三次参加表演。”鲁明汉说。

高跷表演

有趣的是,高跷会在行走中如遇“接顶”要进行“打场”表演。过去,“接顶”即富户、商号或单位对高跷会的特意捐助,事先在门前摆上“顶桌”,桌上放水果、茶糖等慰劳品,“打场”即为摆顶桌者进行小型表演。而这一传统,在如今的墙子路花会亦有体现。

二魁摔跤

大城子镇党委宣传委员钱蕾发现,墙子路花会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村里关于花会的记录中,还未出现“音乐”和“腰鼓”,可见“会档”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不断“自我生长”。

跑驴

墙子路花会呈现丰富的形式,与其边关重镇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钱蕾分析,明、清以来,来自天南海北的驻军和商贾曾使墙子路繁盛一时,他们的后代在此定居繁衍。如今,墙子路这个800多人的小山村,竟然有着46个姓氏,其中不乏“琚”“屈”“荣”“翁”等少见姓,这让五湖四海的民俗习惯在墙子路实现融合,并融入进民间花会之中。

558891708757559_.pic_hd.jpg

村民捧场

据《北京文史资料精选·密云卷》记载,早在元朝时期,密云已出现花会表演。民间花会分档进行,一档为一个演出单位。每村的花会至少有4档,多的可达18 档。密云流传较广的花会有:中幡会、狮子会、蝴蝶会、舞龙会、高跷会、小车会、少林会、旱船、风秧歌、地排子、耍钢叉、竹马、轧鼓、吵子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山东元宵节多彩活动拉长年味 邀民众共度灯火良“宵”
中国新闻网 2024-02-25
朝阳孙河元宵民俗文化庙会邀市民畅想民俗文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新春踩街赏民俗 龙腾狮跃闹元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11支民间花会队伍角逐“赵全营杯”民间花会大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延庆区举办24档花会欢欢喜喜闹元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