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护士上门服务别异化成上门非法行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14:30

患者卧病在床,只需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在App内搜索到护理服务信息。在手机的另一端,患者的需求被转化成需求信息,散发至有数百名护士的微信群,在线等待被“接单”……近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网络上有的所谓第三方护理平台,派单招募医疗护理人员,涉嫌违法违规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隐患。(6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支持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护士上门服务打破传统医疗行业壁垒,打通了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能够让医疗资源实现共享,这能让患者省却不少奔走于医院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

但护士上门服务的好经也被一些人念歪了。当前一些提供上门服务的护士并不具备相应资质,提供的上门护理服务也超过了范围,比如提供疫苗接种等服务,而疫苗接种有严格的管理规范,需要在有专门资质的医疗机构内接种,并不能通过护士上门提供。这些提供上门服务的护士涉嫌非法行医。而且一些第三方护理平台,也不具备相关资质,是“野生”机构,进行违法违规操作。

相关要求指出,开展试点的机构必须是确定取得资质并已具备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的实体医疗机构,派出的注册护士应当至少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试点医疗机构在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前对申请者进行首诊。一些平台及护士都不具备相关资质,他们提供上门服务,隐患不少。

这样的护士上门服务并非“正规服务”,而是一种非法行医,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比如一些护士可能并不具备相关经验,提供上门服务就难以确保服务质量,而“野生”机构的护理器具来源、是否严格消毒等情况均不明确,药品质量、来源也难以保障,都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带来威胁。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患者及家属也存在追责难的问题。“野生”医疗护理逾越了医疗安全底线。

与“野生”医疗护理野蛮生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正规的公立医院护士上门服务却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比如一些公共医院的护士,因为酬劳不高、安全风险较大等原因,愿意参与这项业务的人并不多。另外,像相关行业标准尚未统一;风险规避制度缺乏等,都影响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

护士上门服务要“堵偏门”和“开正门”。“互联网+护理服务”不能野蛮生长,不能任由“野生”医疗护理横行。一方面要“堵偏门”,要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良性发展,需要主管部门能够加强监管,比如要加大查处力度,对不具备相关资质的平台要加大惩处力度。另一方面,则要“开正门”,比如要完善行业标准,还有必要规划预约三级医院护士的上门护理服务的统一平台,要免除护士上门服务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放心上门服务等等。这样才能避免护士上门服务异化成了上门非法行医,而能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共享,让医疗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善用。

文/戴先任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野生”医疗护理,利用网络“外卖接单”隐患多
新华社 2024-06-07
北青快评 | 将更多的关爱送给“提灯天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2
北青快评 | 护士缺口400万,补“数”也要补“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1
北青快评 | 善待和尊重护士应成为全社会共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1
北青快评|赋予专科护士部分处方权,让医护服务更亲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