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事关“国之大者”!关键阶段,刘国中走进田间地头调研
北京青年报政知圈 2024-06-16 21:03

“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从每年五月下旬开始,至六七月结束。这是全年农作物种植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正值“三夏”时节,据新华社报道,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到河北调研。

在保定,刘国中走进田间地头察看土壤墒情和旱情,与种粮农民和一线农技人员交流,实地调研农业抗旱灌溉情况,了解夏收夏播夏管进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目标是要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夏播粮食作物主要是夏玉米、夏大豆和南方中晚稻等,面积约4.6亿亩,占全年粮食的四分之一。截至目前,全国夏播已过五成。

但与此同时,我国北方持续高温,旱情快速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河南,4月下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2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5%。特别是进入6月以来,安阳等16个省辖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气象干旱达重旱及以上等级。

在山东,今年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102.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7.6%;6月份以来平均降水量4.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1.2%。截至6月13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390.0万亩。

在安徽,最新监测显示,沿淮淮北达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其中阜阳、亳州、淮北、宿州的部分地区特旱。

在刘国中此次调研的河北,5月份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47.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0.1%,夏播待播面积1560.3万亩,其中83万亩不具备水浇条件的旱地等墒播种。

夏播作物玉米、大豆等正处于播种和出苗期,需水量大。但一些待播耕地因干旱缺水,土壤含水量在持续下降。

“克服高温干旱影响、抢抓农时抓好夏播,对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在调研中,刘国中说。

夏播工作的关键是浇水补墒。

墒是指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土壤湿度的情况叫墒情,主要反映土壤含水量的情况,这是旱情的重要监测指标。

对于抗旱保夏播,刘国中在调研中强调了多项要求:

要统筹调配和科学调度抗旱水源,充分发挥大中型灌区作用,加强农业节水,切实保障作物适时播种和已出苗作物灌溉需求。

要根据气象条件和各地夏播需求,适时科学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要强化农业抗旱技术指导和服务,因时、因地、因水、因苗开展抗旱灌溉和田间管理,分类落实造墒播种、播后浇“蒙头水”等抗旱措施。

对因旱确实难以适期播种的地块,要指导支持农民改种抗旱作物,尽量减少旱情带来的影响。

要继续抓好气象预测预报,加强水情监测和用水形势研判,加密旱情监测会商,为科学应对提供支撑。

多项工作已在开展。

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落实造墒播种、坐水种、微喷灌等抗旱节水关键技术措施,确保适期播种、一播全苗。

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两省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国家防总针对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显示,截至目前,各地已累计开展造墒播种、抗旱浇水1.1亿亩次。

“要持续抓好农机调度、交通保畅、夏粮收获和收购收储等,确保夏粮颗粒归仓。要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防止旱涝急转,落实大面积提高单产措施,严密防范病虫害,全面做好抗灾夺丰收各项工作。”刘国中强调。

资料 | 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网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马晓晴

相关阅读
去年履新省发改委“一把手”的他,跻身省政府党组成员
北京青年报政知圈 2024-06-15
一年前刚获聘新职的刘宝琴,被查了
北京青年报政知圈 2024-06-13
省委书记赴中东,9天出访三国
北京青年报政知圈 2024-06-10
特殊时间点,毛伟明、金湘军、王清宪、叶建春、王凯、王忠林六位省长对话
北京青年报政知圈 2024-06-02
中央督察组通报后,张华、王永平被查
北京青年报政知圈 2024-06-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