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第七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平行论坛:筑牢数字底座 赋能中小银行转型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6 16:31

11月29日,以“数字金融 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论坛邀请到众多重量级嘉宾,从政策、产业、技术等不同维度出发,共同探讨“金融强国”战略下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之道。

当前,数字技术渗透率不断提升,改变传统产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塑造核心竞争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将数字金融明确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就是打好数字化基础。《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本届论坛呼应政策规划部署要点,特别设置了平行论坛和圆桌对话,围绕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的话题,多位重磅嘉宾结合数字金融产业趋势和个人实践经验,对如何夯实打牢数字基础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释放数据价值需健全底层数据治理

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今天,数据是最具有颠覆性的生产要素。特别是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凭借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数字技术创新与产品服务融合方面,拥有独特的天然优势。我们已经切身体会到了数字金融带来的极大便利性,同时金融数据采集、加工、使用中涉及的隐私性、安全性、合规性等问题,也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合规地进行数据价值挖掘,如何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是推动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中国建设银行数据管理部副总经理刘贤荣重点围绕“如何看待在数字金融时代、数据生产要素在银行价值中的体现”和“数字金融要求下,如何构造银行业的数据治理体系”两个议题展开分享。他指出,数字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数字要素的支持,为了更好发挥数字要素的价值,未来商业银行将在底层的数据治理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在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去年12月,我国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是我国数据要素化迈出的关键、坚实一步,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系统地、有针对性地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数据要素化明晰了制度指引,指明了前进方向,《意见》指出探索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动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和有序流通,结合数据要素特性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在国家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下,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和市场化流通交易,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产权制度体系。

《意见》从数据产权等维度出发,对于深入挖掘金融数据资源价值,正确应用数据以最大化释放价值指明了制度保障的方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金融科技部主任何阳分享了“数据要素价值化助力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经验,并从实践中绘就了三大要点:一是数据要素的资源化,建立统一的数据要素聚合管理机制;二是数据要素的资产化,培育交易市场的交易体系;三是数据要素的资本化,包括了数据本身的融资增信以及数据的证券化等。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应聚焦小而美

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包括数字化营销、个性化推荐与精准服务、风控模型的建立与完善、资源的整合利用等等,都已经离不开云服务。但由于金融机构数据要素和信息的特殊性与高度敏感性,以及云服务相关技术概念固有的复杂性,如何规范、合规地使用云服务,成为困扰金融机构的问题。

金融应不应该上云,能不能上云?在平安金融云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亚殊看来,中小银行数智化建设未来的目标一定是全面云化,但是在现阶段上云仍面临合规、安全和成本的挑战。平安金融云参考金融行业云计算相关标准,构建了合规、安全、可靠的金融云平台,并依托专业的团队和丰富的金融行业经验,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全栈式金融云服务,解决客户在合规、安全、成本等方面的担忧。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建设银行数据管理部副总经理刘贤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何阳、平安金融云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亚殊、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福,围绕金融数字化转型、银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的话题展开智慧碰撞。

业内共识在于,现代商业银行没有基础的数字设施和数据支持,开展业务就成了无源之水。必须从战略的视角重新审视数据底座和数据资产价值,适应数字化生态的银行特征,让数据成为真正的关键生产要素,包括如何进行数据运营、如何通过网络协同的方式来适应客户的新的数字化需求,这些是衡量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

在传统信贷模式下,产业端和金融端存在明显的供需错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根源在于优质数据要素资源的匮乏,金融与产业之间缺乏数据交互管道和数据分析工具。金融和产业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堵点。

在数字金融模式下,数据成为准确链接金融与产业的“桥梁”,将更多传统服务下处于盲区的企业纳入服务半径,向更多受制于缺乏抵押物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精准输血,有效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数业融合有自己的特殊优势,市场下沉中会产生差异化的标签,结合当地市场可以做出更多特色文章。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一定要有规划,谋定而后动,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实现小而美、精而小的转型效果。

文/金仁甫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从战略认知提升到落地执行细化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渐入深水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1
第七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举行 金融壹账通助力中小银行探索转型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7
筑牢数字经济的通信“底座”
人民日报 2023-08-12
筑牢数字经济的通信“底座”!
人民日报 2023-08-11
把握好银行数字化转型着力点
经济日报 2023-06-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