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消协点名突出问题,相关方别假装“聋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6 07:20

中消协2月15日发布《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除了披露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151,912件,解决915752件,解决率79.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7,767万元,还特别点名“新冠”保险套路繁多,以及智能电视平台“套娃式”收费等问题。(2月15日《北京青年报》)

上述报告为我们完整总结、梳理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不难看出,消协组织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消协点名的问题即是投诉最多的问题,比如说“新冠”保险,保险行业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推出的相关保险产品受到公众青睐,但去年不少投保人吐槽“理赔难”。上述报告不但指出存在三个问题——宣传容易赔付难,为拒赔玩“文字游戏”,逃避赔付责任;而且指出相关行为违反了《保险法》等法律规定。

再比如“套娃式”收费——由于智能电视系统内各模块资源相互独立,消费者连续充值却仍无法观看全部视频内容,商家明显增加消费者负担,侵犯了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因而被消费者投诉,被舆论集中“炮轰”。此次公开点名是因为这类问题比较突出,也因为中消协以点名的方式提醒有关方面进行彻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去年以来舆论对“套娃式”收费进行多次“炮轰”,但既没有见相关企业公开回应,也没有见有关部门予以治理,违规侵权问题依旧存在。所以,中消协此次点名“套娃式”收费,对相关商家是一种警示。假如商家不重视中消协的警示,不排除中消协或地方消协采取进一步措施。

针对“新冠”保险涉及的侵权问题,投保人不但向各级消协组织投诉,也向银保监会进行投诉。据银保监会消保局去年三季度通报,涉及新冠疫情隔离相关保险等财产险其他保险纠纷投诉3334件,占比27.32%。对此,银保监会依据相关制度加大投诉处理监管力度,督促保险机构落实主体责任,效果可期。

笔者以为,此次中消协点名“新冠”保险套路繁多,是从消协组织的角度警示相关保险公司收起侵权“神通”,切实履行对投保人的理赔责任。如果相关保险企业置之不理,也不排除消协组织采取进一步行动。而且,中消协点名也是提醒保险监管机构针对存在的问题既治标也治本,有效解决各种“理赔难”。

虽然中消协此次点名,点出的是问题,没有“指名道姓”点出具体企业,但相关企业也不要假装“聋子”。坦率地说,中消协点出的问题涉及谁谁知道。如果相关企业假装“聋子”,把这种点名不当回事,继续我行我素,将消费者合法权益当成空气,各级消协有可能措施升级,让相关侵权企业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

比如说,各级消协组织或进一步指名道姓批评,这对相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次显著的冲击,恐怕以后很难赢得客户信任。再比如,假如中消协或省级消协组织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授权,对侵害不特定消费者权益的保险公司、智能电视平台等企业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也会让侵权企业付出更大代价。

文/丰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中消协点评一季度八大投诉热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9
中消协点名:研学旅行频频货不对板、游而不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07
中消协点名研学旅行:游而不学、质次价高等问题频出
中新经纬 2023-11-06
上半年文旅餐饮等消费投诉较多 中消协呼吁改变侵权问题高发状况
法治日报 2023-08-11
中消协点名批评“柱子票”、“墙根票”,消费者权益保障不能只靠主办方良心
扬子晚报 2023-08-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