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促发展·共筑育人新生态 “协同创新学校计划”为副中心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学时事报 2025-10-31 19:42

10月30日,“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学校‘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结业成果展示活动”在北京学校举行。此次活动以“协同创新促发展·共筑育人新生态”为主题,全面呈现两年多来北京学校依托“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在学校管理改进、教改实验、学科教学改进等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果。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区教育两委、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及中小学领导、教师代表百余人参与活动,同时吸引了近5000名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同步参与,共同见证了市区校三级联动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

活动通过课堂展示、成果汇报、学生展演、圆桌论坛等环节,全面呈现了“协同创新”理念下的教育实践新样态。

1

课堂展示

在课堂展示环节,常雪垠老师巧妙设计高一年级英语课“阳光秘鲁”旅游推介项目,学生化身“旅行社咨询师”、“多媒体专家”和“文化研究员”,在“情境化阅读圈”中协作探究。他们不仅需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定制旅行方案,更要用流利英语进行推介,语言运用与跨文化理解能力在真实任务中自然融合、同步提升。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与协作的课堂新样态已覆盖多学科、贯通全学段。张佑老师的语文课《论语十二章》聚焦“习”字,通过专题化学习打通文言知识与文化精髓,并依托小初高一体化教研机制,探索出学段间有效衔接的教学路径。

田家成老师为四年级学生带来的体育课《小小外交官,乒乓传友谊》尤为新颖,课程将“乒乓外交”历史作为情境,把正手平击发球等技能学习融入“外交官”角色任务,学生在“对话练习”、“诚信计分挑战赛”中,既掌握了运动技能,更潜移默化地涵养了规则意识、协作精神和担当品质,实现了体育学科“以体育人”的深层目标。我们看到,“协同创新”的理念已渗透到学校育人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覆盖多学科、贯穿全学段的创新实践矩阵。

课堂变革的背后,是系统化的顶层设计与持续两年多的专业支持。北京学校校长、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校长刘小惠在致辞中表示,“协同创新学校计划”三类核心项目深度融入两所学校的管理、课程、教学与教师发展全过程,在市、区、校三方合力下,不仅使课堂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更显著加速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2

成果汇报

在成果汇报环节,北京教育学院徐国辉副教授系统介绍了“项目式语言学习(PBLL)”模型的构建与实施路径。项目团队形成了“五步循环”推进机制与“三阶九步法”操作模型,通过两年半、每月2至4次的高频深度教研,团队共开展57次活动,完成14轮教学实践循环,开发出覆盖小初高12个年级的30个高质量项目案例。成果已惠及京津冀地区2300余名学生,生成可推广的校本经验。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北京教育学院曹慧副教授汇报了社会情感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师团队建设项目。该项目以“关系性存在”为哲学基础,聚焦“成人、成己、成事、成团队”四个维度,通过情绪管理、教练技术等课程与真实任务,培育教师团队领导力。构建了“多层关系性学习系统”,打破单向指导,形成专家、学校领导与教师共同成长、相互滋养的新生态,助力27名教师成为团队带领者,营造了“信任、共赢”的教师发展文化。

体育学科吉洪斌老师则分享了“四动课堂”模式的探索。面对新建校挑战,项目通过专家精准指导、跨学科融合、数据赋能等手段,提升课堂质量与教师专业水平。青年教师在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足球班级联赛体系得以优化,并成功承办市级校园足球主题活动,成为学校体育亮丽名片。

3

学生展演

学生的成长是检验教育成果最直观的标尺。活动中,北京学校学生通过英语读者剧场、创意体育表演“少年足球梦”及“低碳生活,绿色相伴”社会实践项目汇报,自信展现了其语言表达、艺术创造、实践探究等综合素养,生动诠释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育人成果。

4

圆桌论坛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上,从青年教师、市区级骨干到管理岗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代表分享了协同创新带来的专业成长体验,他们一致认为,市、区与校的深度协同,为教师发展构建了一个可持续的教育创新生态。

与会专家与领导对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晨教授指出,“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在“基于需求校的个性化定制改进”做出了宝贵的探索,其经验不仅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更为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具有首善标准和辐射作用的创新样本。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肖汶和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院长、党委书记孙翠松共同为在三类项目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员”与“优秀成果”获得者颁发了证书。

通州教师研修中心党委书记、院长孙翠松在总结致辞中强调,该项目是市区校携手助力学校发展的最好例证,其成果“掷地有声”。她希望未来能将这些宝贵经验辐射至更广泛的区域,持续推动基础教育从“规模发展”迈向“内涵建设”,为首都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次成果展示活动既是协同创新近三年实践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项目通过课程重构、教师赋能、机制创新,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未来,北京学校、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将在北京教育学院和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的指导下,推动“协同创新”从试点实践转化为学校全学科教育改革的共性路径,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更多校本经验。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中央宣讲团成员,在国家卫健委、上海、内蒙古等地作宣讲报告
政知见 2025-10-30
有新变化!时隔两年,这一重要活动再度举办
政知见 2025-10-27
国轩高科高耗能工厂零碳解决方案全球首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0
拿没拿洋奖项不是定义中国发展水平的指标
长安街知事 2025-10-16
北京文艺广播发布新大众文艺融合叙事项目《企业家说——李青叙事广播秀》
北京文艺广播 2025-10-14
信长星向刘小涛颁发任命书,刘小涛进行宪法宣誓
政知见 2025-10-09
国庆我在岗 守护一线的身影 有我!(第二期)
京铁公安在线 2025-10-02
抬头看,中华五千年其实一直陪在我们身边!
北京日报 2025-10-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