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飞无人机 直播带货 82岁奶奶成了“新农人”
新华社 2025-10-29 20:20
在安徽省桐城市新渡镇老梅村,空中的植保无人机给一片麦田施肥,田边手拿遥控器的,竟是满头白发的老人——82岁的戴淑英,她的孙子王甜甜在一旁指导。

戴淑英和她的长子、孙子住在一起,是当地的种粮大户,管理600多亩田地。秋收农忙时节,这位耄耋老人,又飞无人机、又直播带货,收获无数“粉丝”,被网友称为“硬核奶奶”。10月23日,戴淑英(前)在王甜甜的指导下操作植保无人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记者了解到,其实奶奶只是偶尔用无人机给孩子们帮忙。每次操作前,王甜甜已经设置好无人机程序,备好用料,规划好飞行路线。奶奶只需在遥控器上一划,无人机就会启动,按照设定的飞行程序工作。虽然奶奶已经学会无人机的操作方法,但出于安全考虑,平时都有人在一旁陪同使用。10月23日,戴淑英(左)在王甜甜的指导下操作植保无人机。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戴淑英“开”无人机,不仅是想帮忙,也源于自己的“好奇心”。早些年,王甜甜把植保无人机买回家时,戴淑英好奇极了——遥控器上操作几下,巨大的“铁疙瘩”就飞了起来,既能播种又能喷药、施肥,这比原来用人工的时候方便多了。10月22日,戴淑英在菜园里摘菜后回家。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原来一个人干一天只能给10几亩地打药,用这个无人机一天就能把600亩都做完,省时省力又省心!”戴淑英说。10月22日,戴淑英给家禽喂食。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戴淑英虽然平时农活不多,但她闲不住,总想找点事情做,身体也很硬朗,植保无人机约30斤重的电池,她自己就能提起来更换。10月22日,戴淑英在菜园里摘菜。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戴淑英和孙子学的“新花样”还有短视频和直播。视频里奶奶飞无人机的样子和祖孙俩有趣的互动,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奶奶还在孙子的陪同下通过直播宣传自家品牌,销售米、油等农产品。10月22日,戴淑英摘完菜后,望向远处忙着收稻子的家人们。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戴奶奶喜欢和孙子一起拍视频,把这当作一种娱乐。一起在手机上看祖孙俩的互动,是一家人的快乐时光。10月23日,王甜甜在桐城市的店铺里打包自家品牌的米,准备发给直播间里下单的顾客。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直播让增收有了新的渠道。戴淑英感叹,现在种地的人能把自家稻子做成米,直接卖给各地消费者了。王甜甜算过账,同样的产量,卖成品米比卖稻能多赚大概一倍的钱。10月22日,戴淑英(右)和王甜甜一起直播销售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手机、无人机、直播,戴奶奶样样都会。问起王甜甜教会老人这些本领的秘诀是什么,他说:“奶奶识字,学得快,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耐心。”10月23日,王甜甜(左)和戴淑英一起拍摄短视频。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戴淑英笑着说:“现在生活很幸福,孩子在身边,种田也很快乐,收入也比原来多。”10月23日,戴淑英(左)和王甜甜在遥控器上查看植保无人机飞行路线。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记者请奶奶为读者送上几句重阳节寄语,奶奶祝大家身体健康,一起活到老、学到老。“希望家里有老人的,能多点陪伴和关爱。”说完,祖孙俩相视一笑,脸上洋溢着幸福。10月23日,戴淑英(右)和王甜甜与植保无人机合影。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10月22日,戴淑英(左)和王甜甜一起直播销售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3日,戴淑英(右)和王甜甜给植保无人机换电池。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2日,戴淑英(左)和王甜甜查看直播间网友评论。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10月22日,戴淑英在田间忙碌。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3日,王甜甜(左)为戴淑英戴上麦克风,准备一起拍摄短视频。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2日,戴淑英(右)和王甜甜一起看短视频。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10月22日,戴淑英(左)和王甜甜一起直播销售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0月23日,戴淑英与植保无人机合影。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编辑/刘忠禹

相关阅读
图片故事|飞无人机 直播带货 82岁奶奶成了“新农人”
新华社 2025-10-29
我国一新成果有望让无人机边飞边充电
新华社 2024-12-27
深圳:无人机快递舱“飞”入社区
新华社 2024-11-14
无人机黑飞乱飞危害重重
央视 2024-08-18
90后新农人用无人机管理千亩田地
央视 2024-04-24
无人机“黑飞”造成国防战备资源损失
法治日报 2023-12-13
图记 | 无人机瞰“一带一路”
新华社 2023-10-11
图片故事 | 大学生“新农人”的田园创业梦
新华社 2023-08-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