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北京证监局一级巡视员吴智伟在“金融街发布”专场活动上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联合市委金融办等有关单位出台了《北京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各职能单位、相关企业的职责作为重点,结合北京地区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提出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若干举措。
《实施意见》从四方面推动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吴智伟表示,《实施意见》着眼于四个方面,一是优化市场生态。推动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树立长期业绩导向。提高在京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二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鼓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推动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提高权益类私募资管业务占比,适配居民差异化财富管理需求。三是优化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权益投资政策环境。提升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投资覆盖面和灵活度,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开展差异化投资。四是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285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6054亿元
吴智伟表示,前期,在北京市政府、市委金融办的统筹领导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在北京市的落实工作开局良好,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不断显效。在京上市公司质量有效提升,回报更优的市场生态正在构建。北京证监局联合多部门推动在京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增持贷款45家次,累计获批额度193.3亿元;285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6054亿元;中期分红覆盖面不断提升,目前已有64家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或实施公告;此外已有近百家公司制定三年以上分红规划,辖区上市公司“优等生”形象凸显。
在京公募基金已完成83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调降
吴智伟表示,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取得实效。目前,在京公募基金已完成83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费率调降,销售费率改革也已正式落地,预计每年合计可为投资者节约100亿元的费用。
实际权益投资比例明显提升。公募基金方面,截至2025年9月底,辖区基金公司管理权益类基金1090只,规模1.94万亿元,权益类产品数量同比增长19.0%,规模增长25.56%。在京公募基金制定投资A股流通市值增长实施方案,积极落实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在京基金管理人将按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同时鼓励员工以自有资金跟投旗下权益类基金。养老金方面,辖区基金公司合计管理社保基金5,766.49亿元,同比增长13.41%,管理企业年金6,560.68亿元,同比增长14.99%,基本养老金6,334.64亿元,同比增长34.31%,职业年金5,699.03亿元,同比增长21.93%,“长钱长投”的正向循环进一步改进。
各类中长期资金的考核周期逐渐拉长
吴智伟表示,各类中长期资金的考核周期逐渐拉长。目前,在京公募基金已基本建立了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制度,随着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进一步落地,将持续落实长周期考核要求,更好提升长期投资稳定性。北京市职业年金基金、企业年金已设置长期考核指标,在京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正逐步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吴智伟表示,要进一步巩固形成落实增量政策的合力。《实施意见》在制定过程中,市委金融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金融监管局和北京证监局一起紧密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各项政策举措。下一步,在市委金融办的统筹协调下,北京证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强化工作合力,确保《实施意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刘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