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私域直播围猎老人,亟需监管全链条整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9 16:45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群体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类养生谣言与“保健品”虚假宣传乘虚而入,此时辨伪存真、遵循科学,远比盲目进补更重要。从传统线下会销的温情“洗脑”,到AI技术赋能的精准造假,再到私域直播的隐秘围猎,骗局不断迭代升级,而职能部门的全链条整治与社会共治网络,正加速构建守护“银发钱袋”的防线。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需求与情感需求日益凸显。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将这一社会痛点视为“商机”,以私域直播为工具,精心设计骗局,对老年人实施精准围猎。从夸大保健品功效到伪造专家身份,从情感操控到制造抢购假象,私域直播“坑老”乱象层出不穷,不仅侵蚀着老年人的养老钱,还可能延误疾病治疗,威胁生命健康。对此,必须构建全链条、多维度的监管体系,坚决遏制这一乱象。

私域直播之所以成为“坑老”重灾区,关键在于其高度隐蔽的运作模式。与公域直播不同,私域直播依托微信群、封闭链接等私密渠道传播,实行“非请勿进”,形成信息黑箱。主播通过“1元购鸡蛋”“免费领蔬菜”等线下活动引流,将老年人纳入社群后,再引导其进入限时失效、无法回放的直播间,实现闭环营销。这种“播完即删”的技术设计,极大增加了监管部门主动发现线索和取证固证的难度,让违法者通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逃避追责。

更令人担忧的是,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主播往往伪装成“中医世家”“营养专家”,以“家人”“干女儿”自居,对老人嘘寒问暖,建立情感信任。在直播中,他们将普通食品包装成能“治疗三高”“预防癌症”的“神药”,并安排“水军”抢购,制造销售火爆的假象。部分平台甚至提供数据造假服务,伪造观看量与互动热度,进一步迷惑老年人。受骗者不仅财产受损,更有甚者信以为真,停用正规药物,导致病情恶化。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单靠事后投诉与个案查处已难奏效,必须推动监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型。

首先,要强化智慧监管能力。可以借鉴一些地方的治理经验,推广AI监测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直播内容进行存证,确保即使链接失效,证据仍可追溯。同时,应强制平台保留一定周期的直播数据,破解“取证难”困局。

其次,市场监管部门应联合公安、网信等部门,对私域直播的运营方、引流门店、技术服务商、产品生产商等环节进行“穿透式”监管。对于提供虚假宣传技术支持的企业,也应依法追责,打破“猫鼠合谋”的利益链条。上海、天津等地已查处多起案件,单案罚款高达35万元,彰显了执法决心,需持续加码以形成强大震慑。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已于10月15日实施,进一步明确了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强化了平台义务。平台作为连接桥梁,必须承担起审核与管理责任,杜绝为违规直播提供技术便利。此外,社会共治不可或缺。社区应联合监管部门开展防骗宣传,用真实案例揭露骗局套路;子女应加强“数字反哺”,帮助老人识别虚假信息,留存交易证据,而非简单否定其消费行为,以免引发逆反心理。

私域直播不应成为法外之地,更不能沦为收割“银发族”的“提款机”。整治乱象,既需监管的“铁拳”,也需社会的“温情”。唯有法律、技术、家庭与行业四方合力,才能让银发经济取得长久发展。

文/汪昌莲

编辑/李涛

相关阅读
吃了保命还能长寿?保健品推销伪装养生直播围猎老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9
虚假宣传诱骗老人消费、擅自收集老人信息……七起典型案例公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9
从严打击4方面突出问题 中央网信办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
央视新闻 2025-10-28
北青快评|整治私域直播乱象重在避免“因私生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6
北青快评|莫让“私域”成为坑害老人的法外之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25
纵深话题|别让银发经济沦为坑老经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30
北青快评|谁在为直播间“神药”大开方便之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03
防范私域直播间诱导老年人购物!权威提示来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