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养猫的人 与世界相处的缩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5 11:00
国内首部聚焦人与猫故事的系列纪录片《养猫的人》播出 幕后主创接受专访

“带着微笑点进来,哭成泪人离开”“人与猫的感情太好哭了”“很写实的纪录片,透过猫咪看到了养猫人的悲欢”…… 《养猫的人》是国内首部聚焦人与猫故事的系列纪录片,跨越北京、云南、四川、广东、浙江、福建等地,通过六组拍摄对象,真实呈现猫和人之间的羁绊。不仅有“卡车猫王”、“猫咪消防员”的故事,也有孤独症男孩和母亲在猫咪的无言陪伴中汲取生活力量的故事,引发众多“养猫的人”的共鸣,与观众共同探讨着现代人与猫之间的情感链接。纪录片自2024年12月18日开播以来,获得2000余万的播放量。

近日,《养猫的人》总导演陆庆屹、首集导演刘倩瑜以及B站纪录片制片人解蕾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畅谈幕后制作的心路历程,讲述“养猫的人”背后的人生故事。

“我们都是养猫的人”

聚焦猫与人的连接,讲述人的境遇

北青报:最初为什么想要拍摄人与猫故事的题材?

解蕾:大概在2022年冬天的时候,我和另一位制片人朱咪以及前期策划的伙伴一起想到这一题材。从私人的角度而言,刚好我们几个人都养猫,于是我们希望将猫作为切入口,将其作为一个载体,深入浅出地讲述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一个做人文社会题材纪录片的很好的入口。

现代社会养猫的人越来越多,宠物已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成员。猫咪成为现代人之间的纽带。据最新的数据统计,中国的宠物数量已经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总量。所以猫咪成为了我们最重要的家人、朋友、室友,B站纪录片始终是以社会题材和人文关怀为理念的,也希望展现当代人的生活和情感。在《养猫的人》系列片中,我们关注到了老人和猫、小朋友和猫、大学生和猫的各种故事。

另外,我们还要从受众的方面作考量,这一题材到底有没有观众喜欢?我们看到很多年轻人都会养宠物,B站的萌宠区up主的流量都很高,具有猫咪纪录片的天然生态。我们判断这个题材肯定会有目标观众,所以,前期探讨这个题材时,所有人一拍即合。

解蕾

北青报:如何确定拍摄的人物和选题?

解蕾: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寻找选题和调研。《养猫的人》共有六集不同的话题,我们希望每一集都可以拓展出不同人群和事件的差异性,比如职业、年龄、社会环境。甚至我们在自然环境层面都有刻意的选择,我们跨越了北京、云南、四川、广东、浙江、福建这六个省市,通过六组拍摄对象呈现猫和人之间的羁绊。

在最开始的调研阶段,我们从不同的网络平台和媒体报道中,寻找了几十个人物和事件,去判断猫与人之间故事的极致性和丰富性。直到2023年8月份,导演团队加入时,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最终确定了六个故事——

第一集的“卡车猫王”王天军,常年开着卡车拉货,在路上漂泊,而他先后偶遇了三只流浪小猫,从此“一人三猫”互相取暖,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就是人与猫之间的陪伴;第二集“猫咪消防员”是专业拯救被困猫咪的团队“和猫住”,主要讲述的是年轻人通过救助猫去创业的故事;《西娅和小特》讲述的是儿子小特是一名患有阿斯伯格症的男孩,他无法和外界产生积极的互动,猫咪是他唯一愿意主动沟通的对象,他只有在抱着小猫时,才会变得话多,甚至会不停自言自语。猫,成为母子间找回原本缺失的语言的重要连接;《猫咪训练师》中,猫行为咨询师如同一面镜子,他们会解释猫的不合理行为的原因,并通过猫的这些行为来反射人的行为和心理;第五集拍摄的是北京大学学生流浪猫关爱协会,关爱流浪猫是现在学生们的一种社会实践,而“北大猫协”是在这方面做得最出彩的一个,他们建立起了一套体系,有各种职能部门,甚至还做出了数字化的尝试;最后一集讲述的是鼓浪屿上的猫与人的故事,我们想探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岛屿之上、社会中人与猫的日常相处模式,这一选题有些偏社会学的意味。

在这些故事中,猫更像是家庭的成员,陪伴并见证了人们的生活,也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出口。猫与人之间建立起了亲密关系,因此产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所以,我们寻找独特但又具有普遍性的案例来记录,通过聚焦猫与人的连接来讲述人的境遇,以细腻的情感安抚和治愈人生。

“你的眼里只有猫”

在影像上,尝试以猫的视角去看人的状态

北青报:拍摄的很多内容都有猫的存在,那么拍摄时在技术层面上是否有调整?

陆庆屹:除了刚刚提到的文本层面的调研,我们还做了技术上的尝试和调整。在最初开会时,我们要求每集的摄影师都要学会观察猫咪的动作,要明白它们的反应和语言是什么,从而可以跟随猫咪的状态去拍摄更多的素材。

然而,事实上猫咪的这些素材在叙事中都只是一个个单一的情绪点,很难将其在整个故事中串联起来。猫和狗不一样,不那么容易听从人的指令,所以我们在拍摄时发现,要追求猫和人处在同等地位去讲述故事,是不现实的。在慢慢磨合之后,我们调整成了以人的角度讲述自己与猫的故事。同时,我们在影像和视觉上,则注重模仿猫的视角去看故事人物的状态。

我们会根据每一集不同的内容再做细致的调整和探索,比如在《西娅和小特》中,片头一开始小特在医院测试眼睛时的视觉符号,是想模拟出小特眼中对世界的感受。小特检查完之后戴上了眼镜,摄像机又从眼镜里去拍摄,模拟出小特看猫的主观视角。正如西娅所说:小特的眼里只有猫,总是跟猫聊天。同时,我们还有很多画面是尝试模拟猫的视角去看西娅和小特的生活状态,所以就有很多仰拍的画面——我们想努力呈现空间的丰富性。如果我们只聚焦人,人有可能会变得比较平面,而加上猫咪的视角之后,物理空间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拍摄西娅和小特这对母子产生争执时,也捕捉到了猫的视角,这是一种让他们互相产生关联的镜头语言。我们在每一集都加入了这些元素,还有在《卡车猫王》中,王叔在卸货的时候,也采用的是猫的视角去看他工作。此外,我们还录了很多环境声,比如猫咪的呼噜声,这些声音在后期剪辑时,能够从视听的角度,让观众更容易代入到影片里面去。

“这是前奏”

不做解说式纪录片,追求电影化的叙事风格

北青报:每一集的导演风格各不相同。您作为总导演,如何平衡和把控他们的风格?

陆庆屹:在前期调研时,从呈现完整故事的角度而言,我们排除了可能涉及新闻短片或是专题片的题材,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将旁白解说的风格屏蔽掉了。我们团队中很多都曾是做长片的导演,大家的风格都是注重叙事,在一年的拍摄周期中,大家所追求的都是电影化的叙事风格。所以,刚刚提到的技术层面的考量,完全是按照纪录电影的方式去设计的。

北青报:我发现剪辑很有趣,特别是在结尾的剪辑让叙事又到了另一个层面。比如在《西娅和小特》的结尾,西娅弹着吉他,小特问她为什么还不唱,西娅说“这是前奏”,然后片尾就开始出字幕了。其实,这代表着整集的故事是他们生活的前奏,他们还在继续生活和向前走。

陆庆屹:这一集曾经有过好几个版本的结尾。最终这个结尾也是导演程景阳在郑逸桐粗剪的基础上完成的,他曾是剧情片导演,很倔强,也很有想象力,喜欢做新的尝试,比如打乱叙事素材,再重新组织。因此,在他的技术范围中,常常有些惊喜的东西呈现出来。这一集的结尾,他剪着剪着突然冒出了灵感,告诉我们有一个特别厉害的设计。我们看完之后都觉得特别好。这个结尾正如你所说的,让观众知道真正的故事还在生活当中继续着。

北青报:同样,第一集《卡车猫王》的结尾让很多网友再次落泪。因为结尾是王叔在他逝去的猫咪“福宝”的坟前,看着一片花田和飞来的蝴蝶,呼唤着“福宝”的名字。

陆庆屹:这个结尾是我想到的,而且是在我们拍摄的过程中,我就决定将这个画面作为故事的结尾。因为王叔一到苏州,就会去看福宝,这不是我们安排的,而是他每次都会这样做,所以我们跟拍了五次。结尾的场景是我们最后一次在苏州跟拍王叔,当时拍摄的时候我就觉得很震撼。

之前每次到苏州那片地方都是冬天,但最后一次去的时候是在2024年5月份,我们看到了开满花的田野,王叔独自往地里走,逐渐被花丛淹没。我们用长焦一直拍摄这个画面,王叔一直在福宝的坟前说着话,讲了很多的话,我们在远处的监视器看着,不打扰他。然后,在偶然间,我听到了他轻轻唤着福宝的名字,我当时心头一震,决定一定要用这个画面作为结尾。

陆庆屹

“谢谢你来陪我”

这种被需要,是支撑他好好生活的动力

北青报:《卡车猫王》让很多观众落泪,都是因为王叔的猫咪“福宝”意外离世,当时具体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刘倩瑜:我们拍摄团队是从2023年12月12日正式跟拍王叔,断断续续地拍摄到了2024年9月7日才结束。当时的情况是王叔开了一个通宵的卡车从广东到了苏州,我们一直在跟着他的卡车拍摄。凌晨3点钟,我们到苏州时,王叔说第二天想休息一下,工厂先不去了。我跟王叔说,如果临时有事就叫我们,我们的酒店离工厂就十分钟的路程。结果上午的时候,王叔告诉我们,福宝有点儿不舒服,我们急忙赶了过去。那天是2024年1月2日,我们赶去的第一家宠物医院没有开门,又去第二家医院,但是从第一家医院到第二家医院仅仅7分钟的路程,福宝已经快不行了。

我们的首要想法肯定是救猫,顾不上其他的事情了,摄影师全程没有关机,从福宝上车到福宝医院抢救无效,全程25分钟,摄影机把这个过程记录了下来。大家都没有想到过会出现这样的紧急事件,我在之后给导演组打电话,所有人都非常震惊。我是在王叔埋葬福宝时,彻底崩溃了。因为我看到王叔用手去挖土,然后轻轻把福宝放入土中,他在哭诉时,我也在痛哭。

福宝去世的第二天,王叔的车还停在苏州某物流园边上无人的街道旁。这是他们货车司机的歇脚地。我们想安慰他,又不敢打扰,他一直在哭。接近中午,我们打包了一碗烩面带给王叔,此时他已经快24小时没有进食。

我们也讨论过到底要不要拍摄的问题,作为纪录片而言,这肯定是要记录下来的画面。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想打扰王叔,我们想给他留一个自己的空间去处理那份珍贵的感情,所以,我们在远远的地方用长焦镜头去调度拍摄的。

王叔对小猫很好,有一次我发现他没有自己的洗发水,而是在用小猫的沐浴露在洗头洗澡。他解释说车上放了很多小猫的东西,没空间放自己的东西。他自己有时只吃一块钱的馒头,但给小猫买东西却从不吝啬。对他而言,小猫们很重要,是他路途上的陪伴,他会对小猫们说,“谢谢你来陪我”。王叔和小猫们的故事,是他与这个世界相处的一个缩影。他一直被需要着,这种被需要是支撑他好好生活的动力。

“车厢内的生活更重要”

跟拍“卡车猫王”,体会到他的不易和温柔

北青报:除了无法预料到的紧急情况,平时的拍摄是否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卡车的空间有限,你们日常的拍摄是如何进行的?

刘倩瑜:在卡车上的拍摄,有些情况确实是我们无法预想到的。拍摄时,只有一位摄影师在卡车的副驾座位上跟拍,卡车后座的位置是王叔的猫的生活区域,猫咪在后面睡觉。所以拍摄团队其余的人都在我们租来的车上,我们在高速上一直跟在王叔的卡车后面。

在开机前,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副驾驶只能有一位摄影师,录音师无法在车上,只能把录音机放车上,全程录音。第一次跟拍时,我们希望尽量跟上王叔的节奏,但是王叔是开了一辈子卡车的司机,他的工作强度很大。当时是从台州开始,他从早上装货到半夜11点左右才出发,然后要开一个通宵,每到一个点还要卸货。我们必须要跟上他的卡车,不然他还要等我们,这样就会拉慢他的运货进度。可是在高速上的时候,我们发现因为卡车很长,我们跟在后面监听也是听不到声音的。卡车在高速上的限速是80公里,小车的限速是120公里,如果我们开在快车道,又会被后面的车按喇叭,所以我们常常听不到他们在沟通什么。不过,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也录到了一些素材,比如王叔跟孙子打电话,他的孙子很想念他。后来我们直接给王叔带了麦克风,保证王叔的声音能够收进去。所以,我们每次录音都有好几张卡,一张是环境音的卡,一张是录音机的卡,还有一张就是王叔随身带麦的卡。

我们跟拍王叔拉货的时候,有时夜晚是在车上睡觉的。如果王叔不拉货,他会回到出租屋睡觉,我们就可以躺在床上睡觉,那时候真的能体会到他的不易。我当时觉得能够躺在床上睡觉是一件很珍贵很幸福的事情。

刘倩瑜

陆庆屹:如果福宝没有出意外,我们可能会着重拍摄路途上的故事。可是有了那些意外之后,我们的镜头也被引向王叔的出租屋和他停下来的卡车。出租屋尽管屋子破旧,但这也是他与猫相处的空间。过年回家时,小猫仍然习惯睡在车上,半夜王叔也要去车上睡,去陪小猫们待一会儿。对他来说,车厢内的生活有时比车厢外的生活更令他牵挂。

王叔之前在生活中是会喝酒的,但是他养了猫咪之后,从不跟别人喝酒,也不会抽烟,因为他要去陪小猫。他说他看到流浪猫就会想到从前的自己。跟王叔接触之后,会发现他是一位孤独的人。他开车时不讲话,下车吃饭顶多跟老板闲谈两句,到工厂也只是跟工人简单交接。他内心深处的很多东西,或许只有在猫咪的陪伴中得到安抚。

同时,他又是一个很体面、很有尊严的人,从不贪图什么。福宝走了之后,有一位粉丝从河南赶往苏州,希望可以安慰王叔,还给王叔的小猫们买了零食吃,王叔总想着要给她报销车票。当我们去他的家乡安徽拍摄时,他总是带着我们去吃饭,总是极力推荐他喜欢的东西,特别温柔和细腻。

到现在,他已经收养了八只流浪猫,流浪猫在他那里不用再流浪,是宝贝了,他和小猫们继续互相取暖。

供图/养猫的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韩世容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宣称免费领养却是“贷款买猫” 记者调查宠物领养套路
法治日报 2025-01-21
宠物零元购:对“猫贷”的投诉时有发生 律师提醒签合同前应看清细则
广州日报 2024-12-30
一集“卡车猫王”吸引200万播放,B站纪录片《养猫的人》治愈观众
新民晚报 2024-12-20
感悟|不知道,世界会不会因此多出许多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1
潮流|300万网友围观“猫王大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1
半两财经|领养协议变分期付款 免费领养宠物背后的猫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5
写作|龚慧文:一墨和一诺
作家联盟 2023-12-30
两人合伙养猫起争执 散伙后互诉对方返还出资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