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这是应对当前经济挑战的破局之道,更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是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石。其意味着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创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以及规范透明的金融市场体系。这一体系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缓解经济压力,促进消费与投资增长。还能够在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和市场波动、提升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同时,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高成长性的行业与企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
历经多年变革与发展,我国金融业已摆脱单一存贷款功能的局限,逐步构建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化金融体系。但随着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行业对金融支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且精细化,金融服务体系供需两端的适配性仍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供给端需要补强短板。
从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看,金融服务覆盖面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和大企业,偏远地区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匮乏。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不完善,中小微企业和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得到深层次解决,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受阻。由于监管体系尚存漏洞,无法及时满足新业态不断涌现的风险管理需求,且金融机构内控机制较为薄弱,给金融风险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看,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无论是大型金融机构还是中小型机构,在服务对象、金融产品、服务模式等方面高度雷同,缺乏特色化和差异化,且部分金融机构仍停留在传统业务模式上,创新不足,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及不同经营主体的多样化需求。
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的表象背后,实际是金融市场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机制障碍。对此,应从加强政策引导和按照市场规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这两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加大力度出台支持性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放宽考核条件等政策举措,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服务范围,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如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等。通过鼓励金融科技的发展,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推动金融机构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优化金融服务布局。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网点布局、新兴技术使用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建立跨部门、跨机构信息共享平台,拓展多元化的企业价值评价和信用评估体系,从客户营销、产品创新、机制建设等方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推动债券市场标准的统一,促进多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优化对科创债纳入带息负债考核管制,在科创板等试点科创类债券创新品种,并推动优质科创债做市交易。完善上市发行标准,放松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硬性约束,完善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推进估值改革,并以北交所转板机制为枢纽,加强各板块的互联互通,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包容性。
完善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配合超常规逆周期的宏观调节政策,构建各部门协调联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动态监管,配套建立对应的市场稳定基金,做好体系化风险预案。强化金融监管执法,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立体化追责,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市场稳定。建立多维度风险监测体系,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通过大数据监管、沙盘模拟等手段,梳理潜在金融风险点,并及时进行风险处置。
文/田轩(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