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唐宣宗做了什么,能和李渊、李世民一起被明清帝王祭祀数百年
历史学堂君 2024-11-12 09:00

明清两朝帝王往往祭祀前代贡献突出的皇帝。对于唐朝皇帝而言,明朝皇帝祭祀李渊、李世民、唐宪宗李纯和唐宣宗李忱。而清朝皇帝祭祀李渊、李世民和唐宣宗李忱。

在明清两朝共同祭祀的唐朝皇帝中,除了历史知名度很高的开国皇帝李渊和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后世评价极高的“天可汗”李世民,唐宣宗李忱无疑是一位值得历史爱好者关注的帝王。

除了享受明清两朝皇帝祭祀数百年这个“超规格”待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一书中对唐宣宗高度评价“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李忱到底做了哪些贡献,以至于和李渊、李世民一起被明清帝王祭祀数百年,还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为“小太宗”呢?

上图_唐高祖李渊半身像

第一,在政治上,唐宣宗李忱巩固皇权,压制宦官。整顿吏治,严格执法。

宦官专政是中晚唐政治的“恶性肿瘤”,唐宪宗和唐敬宗两位帝王就是被宦官杀害的。唐文宗李昂在位期间,欲从宦官仇士良手里夺回大权。公元835年,27岁的李昂默许大臣发动诛杀宦官的甘露之变。最终,李昂被仇士良软禁,甘露事变以皇帝的失败而告终。

甘露之变后,宦官势力嚣张到极致。李昂感叹自己被仇士良彻底架空,“不如汉献帝”。李昂驾崩后,仇士良拥戴李昂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登基。李炎是中晚唐少有的,能压制宦官的帝王。在李炎和李德裕的共同努力下,朝廷大权收归皇帝和宰相手中,仇士良被赶出皇宫。中晚唐尾大不掉的宦官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唐武宗驾崩后,宦官马元贽拥立李忱登基。由于唐武宗在位时期压制宦官取得明显成效,虽然宦官还能拥立皇帝登基,但在唐武宗到唐宣宗两朝,宦官再也不能像唐文宗时期那样对皇帝趾高气昂了。登基后的唐宣宗还学习其侄子唐武宗,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宦官权利,巩固皇权。

唐宣宗是如何限制宦官呢?宦官马元贽为拥戴唐宣宗登基立了大功,唐宣宗表面上奖赏马元贽,给马元贽赏赐了犀带。宰相马植和马元贽关系不错,马元贽把犀带赠给了马植。有一次上朝,唐宣宗看到了马植身上带着他送给马元贽的犀带,唐宣宗唯恐宰相和宦官交往威胁皇权,就严厉询问马植犀带是怎么来的。马植只好说出实情,唐宣宗下诏把马植贬官。这样一来,唐宣宗就在客观上限制了大臣和宦官之间交往过甚,对皇权构成威胁。

除了巩固皇权,压制宦官,李忱还在吏治方面有所作为。

李忱整顿吏治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限制高级官员的人数。

鉴于前朝高级官员数量太多的弊端,李忱对高官人数予以严格限制。

如何界定唐朝的高官?唐高宗时期,朝廷对官员品级和衣服颜色予以严格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衣服,四品官员穿深红色衣服,五品官员穿浅红色衣服,六品官员穿深绿色衣服,七品官员穿浅绿色衣服,八品官员穿绿色衣服,九品官员穿青色衣服。身穿紫色、深红色和浅红色衣服的官员就是唐朝的高官。

李忱采用限制赏赐紫、红两种颜色衣服的办法,对高官人数予以了严格限制。李忱时期规定:官员没有政绩就不能授予紫色、红色的衣服,不能成为五品以上的高官。李忱用这种举措告诫官员,在其位就得谋其政,政绩突出,皇帝自然会赏赐有功之臣。

其次严格考察地方官吏。

李忱知道,地方官吏和老百姓走得最近,地方官吏好坏关乎大唐的民心向背。为了加强考核,李忱规定:所有备选的地方官员到任前必须接受皇帝的亲自询问考核,通过考核,皇帝就能了解其施政纲领是否有悖于国家法律和朝廷政策。对于不合格的备选地方官,皇帝不允许其到地方任职。有了皇帝的亲自把关,朝廷就能选择更多的优秀地方官到地方造福于民。

为了掌握地方官的执政动态,李忱还让韦澳将各个地区风土人情和民生利弊编了一本书,名叫《处分语》。有了《处分语》这本书,李忱身在皇宫,就能了解地方官员执政的好坏。即便地方官员向李忱撒谎,看了《处分语》的李忱也不会相信地方官的谎言。

上图_《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

李忱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保证了地方的执政能力。限制高官人数和严格地方官吏考察等办法是李忱造就“大中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忱执法很严格,《资治通鉴》记载,有个乐工叫罗程,经常给李忱演奏音乐,其才华颇受李忱重视。有一次,罗程因杀人罪被关进监狱,其他乐工给李忱求情,希望李忱能放过罗程。李忱说“你们可惜其才艺,而朕要在乎国家的法律。”随下诏将罗程判处死刑。

第二,从善如流。这是李忱最像李世民的地方,也是李忱造就“大中之治”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皇帝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其言行关乎社稷兴衰。一个皇帝能允许大臣提意见监督自己,并虚心听取大臣意见而改正自己不对的地方,这个皇帝就离开创盛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唐太宗李世民从善如流,允许大臣讲真话,开创了震古烁今的贞观之治。唐宣宗李忱也是如此。

李忱允许官员在国家大事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管是谏官提意见,还是门下省驳回皇帝不合理的圣旨,李忱都会顺从。对于大臣在奏章上写的建议,李忱也认真阅读。而且,为了体现自己从善如流的态度,李忱重用魏征的后裔魏谟。魏谟给李忱提意见,甚至提出很尖锐的意见,李忱都会虚心听取。李忱常常说“魏谟有他祖先魏征的影子,朕很重用他。”

正因为李忱愿意听取魏谟等大臣提出的意见,做到君臣互信同心,唐朝能在李忱治理下出现中兴曙光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在武功和对外关系上,李忱可圈可点。

公元847年五月,张仲武率领唐军打败北狄,取得了继唐武宗打败回鹘汗国后,晚唐对外战争的又一次胜利。公元848年,张议潮发动起义,推翻吐蕃统治。经过数年激战,河西地区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手里。公元859年十一月,李忱下诏,封张议潮为节度使,统治河西十一州。这是晚唐军事历史上极其辉煌的一页。

除了收复河西,打败北狄。李忱时期的唐军还打败了安南的挑衅,安抚党项民众,巩固祖国西北边陲的安定。

在对外关系上,李忱积极搞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重现“盛唐外交”。公元848年,日本国王子入长安朝贡送礼,李忱向日本国还礼。公元853年,日本僧人圆珍入唐求法。公元856年,安西回纥可汗派人入朝上贡。公元858年,李忱册封渤海国王。

当然,如果没有李忱时期唐军对外战争的胜利,李忱在位期间的唐朝外交或许是另一番光景。

上图_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通过以上的成就,我们就能看出,唐宣宗李忱的内外成就在中晚唐皇帝中是相当出色的。由于李忱从善如流,其被称为“小太宗”无可厚非。正因为李忱出色的执政能力,他和唐高祖、唐太宗一起,被明清帝王祭祀数百年。在中晚唐各种矛盾日益增加的前提下,李忱能取得“大中之治”的成就,足以见得李忱的执政能力是不可低估的。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李忱执政也有他的弊端。由于李忱是唐宪宗的十三子,以皇太叔的身份登基称帝。李忱登基后就对自己侄子,唐武宗李炎重用的能臣李德裕不太信任,将李德裕驱逐出朝堂。李忱废除李炎的灭佛之策,客观上增加了国家经济的负担。如果李忱能继续重用李德裕,沿用李炎时期的灭佛之策,大中之治或许就好上加好了。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历史|什么是西厂?有锦衣卫和东厂,明朝皇帝为何还不顾群臣反对建立西厂?
历史学堂君 2025-01-12
历史|皇权专制极高的清朝,存在哪些连皇帝都要遵守的“祖宗家法”
历史学堂君 2024-11-24
历史|唐宣宗做了什么,能和李渊、李世民一起被明清帝王祭祀数百年?
历史学堂君 2024-11-19
历史|唐朝的“曲棍球”原来是这个玩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5
历史|汉唐明三朝,都深受其害的“宦官专权”,为何没在宋朝出现过
历史学堂君 2024-04-10
历史|“郑和下西洋”那么辉煌,为什么维持不下去?
我们都爱宋朝 2024-02-15
历史|古代嗑丹药的皇帝都短命吗?有一位例外,活到了六十
历史学堂君 2024-01-16
历史|“二十四史”中为什么会有两部“唐书”,不会重复吗
历史学堂君 2023-11-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