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电商大促阶段,很多市民又开始“囤”家中必须的日用品。其中,牙膏成了“囤货”的重点商品之一。在某电商平台上,销量排名前几十位的产品都有月销万单以上的“战绩”。然而,在这一庞大的销量中,北京青年报记者却发现,“修补牙洞”“护龈抗敏”“抗糖防龋”“牙结石一刷全掉光”等宣传语于仍旧出现在各个牙膏品牌直播间。牙膏真的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吗?
现象:“封堵”牙表面的牙膏卖爆了
“封堵牙小管,重新构建一层牙釉质的保护层”“一刷就见效,三天就能白一个度”“28天牙釉质硬度提升3.3倍”“水解糖分,从根源上抗糖防龋齿”……进入电商双11大促周期,牙膏品牌的直播间里,不仅给优惠,还请来带货达人讲解。而听上去有些拗口的“新材料”,配合上美白、防龋齿、补牙缝等明示、暗示的介绍词,让一支100克左右的牙膏能卖到30元到50元不等。在达人们一番或是“买赠”或是“打折”的操作下,把牙膏价格“打下来”,折合一支10几元到20几元不等。
就是这样的组合拳让不少牙膏在这一年一度的大促中“卖爆”了。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一场达人直播下来,某品牌牙膏就增加了几万甚至十几万单的销量。
关注:备案信息里缺失”卖点”
但北青报记者也注意到,今年除了美白、消炎、抗龋、避免牙龈出血外,“封堵”牙齿表面、“从根源解决牙齿敏感”、甚至修补牙齿上裂缝的“说法”在本次大促期间成了很多价格相对较贵的牙膏的“卖点”。他们很多直播间或是拿出“专利证明”,或是有“检测机构报告”,有的还会播放受试者的前后对比来印证该款牙膏的“有效性”。
但是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牙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牙膏标签禁止标注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等,牙膏备案人对牙膏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负责,应当在备案信息服务平台公布功效宣称所依据的文献资料、研究数据或者产品功效评价资料的摘要,接受社会监督。
那么,这些宣称有“特殊”效果的牙膏是不是都按照规定备案了呢?北青报记者查询了某品牌“医研抗敏专效修护牙膏”的备案信息。这款在商品详情页宣称能“7天牙小管封堵率86.21%”“科学验证高效修护敏感牙齿”“三甲医院临床报告 5重权威检测+专利”的牙膏,在国家药监局国产牙膏备案信息中,该牙膏的“功效宣称”一栏显示“搜索无结果”,而其他诸如“执行标准”“产品包装”等内容均有显示。
说法:靠牙膏补牙洞毫无依据
事实上,对于用牙膏来修补牙齿一事,国家药监局官网曾发布科普文章称:“所谓通过使用牙膏刷牙来‘修补牙洞’‘闭合牙缝’‘稳固牙松动’,均无科学依据。”
国家药监局在科普中明确,在龋齿发生初期,牙釉质表面开始脱矿,龋齿的发展进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牙齿发生龋损(龋洞)后是不可再生的。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可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但不能逆转龋齿的发展进程。而且,长期的牙龈疾病导致牙龈组织被破坏,进而引发牙齿松动,需要进行专业的口腔检查、诊断和治疗。所谓通过使用牙膏刷牙来“修补牙洞”“闭合牙缝”“稳固牙松动”,均无科学依据。
国家药监局进一步表示,牙膏通常是指以刷牙的方式作用于人体牙齿表面,起到辅助清洁作用的半固体制剂。摩擦剂是牙膏的主要原料。在刷牙时,牙膏中的摩擦剂通过牙刷的刷毛在牙齿表面进行摩擦而达到清洁、去除牙渍的作用。随着牙膏技术的创新,在普通牙膏中添加相应的功效成分,可使牙膏具有相应的功效,如:添加氟化物可以发挥一定的防龋功效等。但应注意的是,任何牙膏都无法治疗口腔疾病。
提示:“械”字号“牙膏”并非牙膏
如果说,备案相关信息缺失能让人质疑牙膏企业宣传的功效是否能如其所说的话,那么有的“牙膏”则利用“身份”来证实自己比其他牙膏“有效”。
“医用级高标准,更有效”“医疗器械备案,12倍加固牙釉质”“二类医疗器械更专业”……有的甚至打出了“医院同款”“某药店专配医用级”等宣传标语。这种“身份”的营销,让一些消费者对这类“牙膏”深感信任,尤其是部分消费者线下还是从药店买到的,更是因此对线上同款大加推荐。
不过,北青报记者查看相关产品外包装发现,虽然商品页面标题都自称是“牙膏”,但这些产品的外包装上都写明为“口腔护理脱敏膏”“牙科用口外研磨材料”“牙科分离剂”等等。
有口腔科医生表示,牙齿分离剂是一种辅助清洁口腔的工具,不能当作牙膏使用,更不能替代牙膏,否则会对口腔造成刺激。该医生进一步表示,一些牙科用的药或者医疗器械,确实会对牙齿问题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很多都不能长期使用,长期用反而会对牙齿或牙龈造成损伤。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高文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牙膏是日用消费品,按照相关法规不能宣称医疗作用,“消”字号、“械”字号口腔产品也不能宣传可以像牙膏一样日常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