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设置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科技日报 2024-10-14 09:05

“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是一个全球共性问题。”在不久前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说。

对于这个问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执行院长侯新琳感受颇深。“如果患上疑难杂症的孩子在当地得不到有效诊疗,就要辗转很远到医疗条件比较发达的地区就诊。这样既给患儿家庭增加了经济压力,也增加了陪护压力。”侯新琳说,有时儿童病程进展很快,如果不及时进行相应诊疗,就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急需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下沉,让本地医院也有能力治得好大病和疑难杂症。

雷海潮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设置了13个国家医学中心、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我国医疗资源以及服务能力有了明显跃升,在东中西部之间的分布更加均衡。

降低跨省就医比例

“我们跑、病人就不用跑了。”侯新琳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主要目标。2023年,她接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任务,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执行院长开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一样,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蒙古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近年来分批次逐步建立起来。《“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解读中明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要负责区域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示范、推广适宜有效的诊疗技术,辐射和引领区域内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以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为例,2022年10月全面开诊运营以来,医院充分发挥北京积水潭医院在骨科方面的优势,全面提升贵州省骨科系统疾病整体救治水平和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大幅降低跨省就医的比例。

两年来,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已累计开展新技术155项,填补贵州省空白35项。

顶级专家走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走近了患者,也走近了基层医生,为当地培养拔尖人才、提高整体医疗水平提供了助力。例如,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与贵州省127家医院建立骨科联盟,已接收百余名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学习。

“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妇女、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急症、重症患者也不用跑到外省进行治疗了。”侯新琳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的建立提高了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医疗救治水平。该医院也成为了区域的医疗高地,医疗资源可以辐射整个西部,包括西北、西南地区。

突出重点补齐短板

“通过专家支援、技术平移、同质化管理等举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在填补地方在重点疾病和重点专科方面的短板和弱项。”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表示,群众跨省跨区域就医的难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儿童疾病救治和跨省外转高发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重点病种得到重点关切。医疗资源发达地区的杰出人才走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助力当地加快补齐医疗短板,迅速缩小当地重点病种治疗水平与全国的差距。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统计,前4批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了460多个专科、开展医疗新技术6200余项,患者外转就医平均较建设前下降约三成,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此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模式辐射还带动了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例如,聚焦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病种,河南省周口市建设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三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肿瘤医院。40多个原来在省级医院才能开展的重大手术项目,如今在市域内就能完成。

留住优质医疗资源

如何把经济发达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医疗条件相对欠发达地区,并让它们在这些地方“扎根”?

为了把优质医疗资源“引进来”,各地积极与国家部委进行工作对接,落实建设资金保障。今年8月,安徽省9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开诊。相关数据显示,按照“争取中央支持、省与市县共担、一中心一策”的原则,在安徽省落地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27.7亿元,安徽省财政累计拨付省级建设资金12.1亿元,项目所在地政府统筹安排10.2亿元。与此同时,为了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优质医疗资源产生“级联放大”的效果,安徽省财政安排省级资金1.4亿元,支持在安徽省建设14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已覆盖亳州、宿州、阜阳等11个市。多层次、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起来。

江苏省也持续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经费。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介绍,近3年,江苏省对公立医院新增投入100亿元,其中48.5亿元用于高水平医院建设和结对帮扶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层面也组织了三甲医院结对帮扶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20家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断为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输血”的同时,如何使当地实现更深层次的“造血”?业内人士认为,可从几个方面入手,如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建立关键技术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等。不久后相关部门或将出台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相关的指导意见,结合当前实践不断完善现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此前也表示,针对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批复的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相关部门将建立完善跟踪问效机制,引导这些中心进一步发挥作用。

文/张佳星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积水潭医院、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9
“大病不出省”加快实现 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落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14
北清路快速化改造等46个项目今年完工投用 新一轮回天工作计划发布实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30
北京地坛医院“牵手”徐州 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7
安徽首个国家综合区域医疗中心开诊
中国新闻网 2023-12-31
推动传播保膝理念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保膝联盟成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7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汤山康复中心正式启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08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在长沙正式启动
新华社 2023-03-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