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作出明确规定。8月20日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进一步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持续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稳步推进数字赋能基层工作。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也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在数字化背景下,推进基层减负,有效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消除“指尖”之负,需要用“算力”解放“人力”。
报表过多、数据重复、多头填报,是基层工作的痛点、基层减负的难点。针对同一事项或数据,通过技术赋能,打造“一站式”综合平台,就能有效防止多头填报、重复填报。基层干部直接从综合平台中采集数据、生成报表,信息采集变为“一表统管”。需要填的表格少了,数据调取更便捷了,基层方能更加注重实干实效,“跑”出高效能治理加速度。
通过打破数据壁垒和算法优化,让“数据跑”代替“人工跑”,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平台支撑作用”“着力提升政务数据共享实效”等要求。业务数据“平台共享”、人口情况“一证通查”、关键词筛选报表“一键生成”、基层日常工作所需数据“点对点发送”……当前,各地深入推进大数据建设,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优化在线政务资源。基层人员只需要一次填报,就能实现多部门的数据共享。这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负担,同时也更好地保障工作效能。
借助算力和算法,可以实现精准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为基层减负,目的是让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上。当前,各地坚持以数字化技术为基层减负,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简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开展精准有效的服务管理,需聚焦群众需求的“靶心”,打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最后一公里”。
一些地方在综合平台中构建困难群体帮扶数据模型,通过数据比对碰撞、要素筛查等,精准发现需要帮扶的对象,自动生成提示信息,以便及时开展精准帮扶服务。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就能更好增进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数字化改革是大势所趋,让数字政务远离形式主义,关键是用“算力”解放“人力”。坚持数字赋能为基层减负,为基层智慧减负,确保为基层减负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用“指尖”清风带来工作新风。
文/向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