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自己在路边揽活,难免会发生各种‘磕碰’,来‘零工驿站’找工作,全程有保障,如果有工资、工伤方面的纠纷,还可以直接联系工会法援律师。”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的灵活就业者张师傅感慨道。(9月22日《工人日报》)
张师傅的获得感,源于山丹县总工会持续拓展“零工驿站”服务功能,专门设置了工会法律援助站。今年以来,驿站受理劳动者权益纠纷百余起,经过调解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84万多元。这种“就业+维权”式服务,破解了“零工痛点”, 不但让零工人员就业更方便、更实惠,也破解了该类群体权益保障乏力的困境,让其提升了获得感。
灵活就业是保障就业市场稳健发展的“蓄水池”,提升零工人员就业服务水平,强化其权益保障,对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意义重大。今年年初,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对规范零工市场服务功能、为所有零工人员免费提供规范可持续的基本就业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等工作作出安排,广大零工人员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红利的基石更加牢固。
尽管当前我国零工人员的公共就业服务不断优化,但各地偏重岗前服务、忽视零工人员就业后权益保障的短板仍客观存在,暴露出零工就业市场服务功能没覆盖权益保障的缺陷。众所周知,零工人员因不熟谙法律维权能力弱,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不及时为其提供维权指导服务,则必然会让其陷入维权就举步维艰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甘肃省总工会在指导各地强化“零工驿站”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专门设置工会法律援助站,为零工人员提供维权指导和矛盾调解等服务,更有助于免除零工人员权益保障的后顾之忧。
我国目前共有2亿灵活就业人员,该类群体的权益保障备受关注。这就需要在就业方面对他们“扶上马”的同时,还应在权益保障方面对他们“帮一把”,将精准提供就业岗前服务与就业后劳动权益的保障服务予以有机统一。否则,任何顾此失彼地的做法,都会影响该类群体的稳定就业,消弭他们本应享有的获得感。在这种意义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在持续为零工人员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将零工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服务与岗前服务并重,也就成了破解“零工痛点”、持续提升零工人员民生福祉获得感的必然抉择。
更好维护零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需要更优的法律服务。虽然目前我国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公共 法律服务已对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在内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现了全覆盖,但零工人员享受公共法律服务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甘肃省对此拓展“零工驿站”功能,现场受理劳动者的维权诉求,并通过发挥“法院+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的维权作用,为零工人员提供维权指导和矛盾调解等服务,是以提高法律服务水平为核心保障零工人员合法权益、持续提升其获得感的生动实践,值得充分肯定和点赞。
对零工人员提供“就业+维权”式服务,关乎该类群体的切身利益,须臾不可放松。相关职能部门应努力在这方面久久为功,让广大零工人员在更有力度和温度的公共就业服务呵护下,不断提升民生福祉的获得感。
文/张智全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