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这充分体现了各类技能人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收入稳定增加,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尽快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
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任何一项工作、一项事业,一旦形成体系,便有其相对稳定性和发展壮大的基础。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企业是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主要平台,也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体,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举足轻重。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把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引导企业完善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通过名师带徒、技能研修、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多渠道培训培养技能人才。鼓励支持企业建立技能导向的使用制度,推行“新八级工”制,落实技能人才各项待遇,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
院校培养是技能人才增量的主要来源,在培养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引导技工院校坚守定位,保持特色,加大高级技工培养比重,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水平,实现高质量特色发展。同时,鼓励各类职业院校适应国家需求,把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推行“产教评”相结合,在深度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实现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
为高技能领军人才提供更大舞台
高技能领军人才具有高超技艺技能,可为国家经济发展和重大战略实施作出突出贡献。加快培养更多高技能领军人才,不仅能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形成核心骨干、战略人才,亦可为整个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起到示范引领和导向作用。因此,可制定专项培养计划,畅通晋升成长通道,落实各项待遇,加快培养培育步伐。
加快培养更多高技能领军人才,要努力扩大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的基础,为他们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包括推动企业普遍建立“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制度,打造技能人才的“塔尖”;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高技能人才的技能研修,尽快提高素质水平;组织高技能人才“揭榜挂帅”,开展科研攻关,形成创新成果;按照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要求,更广泛地开展各种类型的技能竞赛,使高技能领军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培养更多高技能领军人才,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应进一步落实各项待遇,完善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国家级荣誉适当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增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表彰数量,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评选及推荐政府津贴方面,增加高技能人才比重,从而为高技能领军人才成长提供更大舞台。
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更多技能人才,只有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才能体现其意义和价值。因此要多措并举,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需求,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等项目,加大政策供给和资金支持,围绕产业发展培养人才。加强对技能人才供需的预测监测,指导院校根据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坚持把产教融合落地落实,鼓励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培养,采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产训结合”等模式方法,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配性和契合度。巩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成果,严格标准,加强考核,提高质效,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把技能人才培养与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政策扶持,构建平台,鼓励支持高校与企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合作,引导更多年轻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使他们成长为知识技能型人才,补足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给方面的短板。
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突出技能人才新型特质培养。面向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要大力培养复合型、知识型和创新型的技能人才。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领域,制定培养标准,推广数字技能课程,组织开展多形式教育培训。职业院校可开设相关专业和相关的通用课程,使数字技能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把数字技能培训作为技能提升的重点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尽快提高技能人才的数字应用能力,用人工智能、数字技能为技能人才赋能。
文/崔秋立(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副会长)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