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8月21日通报称,近日,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保卫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Phytotaxa上报道了一种大型真菌新物种——安大柄杯菌,拉丁学名为Podoscypha ahuensis sp. nov.。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沈珊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张保卫教授为该文通讯作者。据悉,该物种的标本是采集自安徽大学的磬苑校区,是首次在安徽大学校园内发现的新物种。该物种的学名来自安徽大学的缩写“AHU”,中文名为“安大柄杯菌”。校园内新物种的发现反映了安徽大学校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其在生物多样性领域重要的价值。
安徽大学环境优异,雨后的校园内草坪上、树干上、地面以及腐殖质上,经常出现各种形状、颜色各异的大型真菌,其中还包括每年导致大量人员误食而中毒的大青褶伞。在张保卫教授的提议下,研究团队中的博士后沈珊博士对安徽大学校园内的大型真菌进行系统调查与标本采集。
在磬苑校区南门附近的小树林中,一种柄杯菌属物种引起了沈珊博士的注意,由于其外形显著不同于国内已知的柄杯菌的物种,因此其很有可能是一个未被描述的物种,遂采集标本带回实验室内进行认真研究。经显微观察,发现其微观的形态与已知的柄杯菌属物种也存在显著差异,便对其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工作。基于两个基因片段(ITS和LSU)的序列分析,并使用最大似然(ML)、最大简约(MP)和贝叶斯推理方法(BI)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标本具有很强支持度的单系谱系,与同属物种明显分离。
该标本为一年生,在形态学上,幼时为杆状、匙形或扇形,扇形两侧逐渐连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杯形,担子果表面光滑,鲜嫩时呈橙红色,干燥后呈浅黄色,呈明显的同心状和放射状带状。显微镜下的微观形态显示该物种有多种囊状体存在,担孢子为椭球型薄壁孢子(大小为4.2 ~ 6.5 × 3 ~ 4.5 μm)。通过对比,该物种与相近物种巴西柄杯菌P. brasiliensis、热带柄杯菌P. tropica均存在显著的形态学差异。
基于分子系统学、形态学的研究结果都证实这一柄杯菌标本为一新物种,由于其模式标本产地为安徽大学校园内,故将其命名为安大柄杯菌。
柄杯菌属隶属于柄杯菌科Podoscyphaceae、多孔菌目Polyporales,在此之前该属在世界范围内有53个物种,其中我国有分布有13个物种。该物种的发现将柄杯菌属的数量增加至54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编辑/倪家宁
校对/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