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8月15日,房山区举办首届生态文学沙龙,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赏大美房山,共话生态文明,共同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
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局长米忠诚在致辞中表示,生态是房山最美的颜值、最硬的家底、最大的优势。生态文学是一种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文学。繁荣生态文学,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希望生态文学作家们积极行动起来,用手中的生花妙笔,为时代画像,为人民立传,为大美房山和生态文明建设书写更加深刻、动人的篇章。
《今日国土》杂志社社长、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主任柳忠勤在致辞中指出,《今日国土》杂志近年来在侧重宣传报道大国土的同时,用生态文学的形式,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民生态意识,助力地方绿色发展。
据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区生态文联常务副主席梁丽芳介绍,作为首都的西南生态屏障,近年来,房山区厚植绿水青山生态底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区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5类13处自然保护地,涵盖北京市全部自然保护地类型。同时,房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齐全,西部屏障水源涵养区、中部森林湿地绿化美化带、东部城市景观生态休闲区,初步构建了“一屏两带三圈”的生态空间格局。“生态好不好,鸟儿来投票”,房山十渡地区水生、湿生野生生物种类丰富,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7种,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黑鹳之乡”。
随后,与会人员围绕聚焦绿色转型、共绘大美房山等话题展开交流,结合房山区及全国的绿色发展实践,深入剖析了绿色转型的迫切性与可行性,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他们还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两山”理论,积极投身绿色发展的伟大实践,用文学的形式记录和反映这一历史进程,引导公众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李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