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霖
唐末诗人吕从庆曾在《永丰桥闲坐》中写道:“村妇坐畦挑马齿,野童蹲涧采鸡头。娱闲不觉忘中饭,一点斜阳射竹楼。”
诗歌描绘了一幅惬意闲适的农家生活,令人向往。诗中提到的村妇们坐在田畦上,细心地挑拣着马齿苋。马齿苋,是一种常见的野菜。《本草纲目》里说:“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故名。”
马齿苋通常伏地而生,叶子并排生长,形状像马的牙齿,加上其滑利的特性和苋菜相似,因此得名马齿苋。马齿苋肥厚多汁,茎叶鲜嫩,经常被当做绿叶菜食用,吃起来味道清香,略带微酸。
吃马齿苋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凉拌、煮粥、炒菜等。凉拌马齿苋是最常见的吃法,将新鲜的马齿苋切段,放入沸水锅内焯至变色,捞出后,加入调料拌匀,味美清爽。或者将马齿苋切碎加入米中同煮,熬制成粥或羹。也有不少人用马齿苋做成饺子馅或包子馅的。
汪曾祺先生在《故乡的野菜》中说:“中国古代吃马齿苋是很普遍的。”
古人具体啥时候开始吃马齿苋,不好考证。南北朝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就提到过马齿苋。从吕从庆的诗来看,在唐代,将马齿苋当做一种菜蔬食用已经相当普遍。唐代诗人杜甫在《园官送菜》中有“马齿叶亦繁”之句。
《唐语林》也有关于马齿苋的记述:“德宗初嗣位,深尚礼法。谅暗中,召韩王食马齿羹,不设盐酪。”
唐德宗刚即位时,在居丧期间召见韩王,吃饭时上的是简单的马齿苋羹,没有其他菜肴。这是为了彰显他尊崇礼法。古人很爱用马齿苋熬羹,陆游在《遣兴》中也提到过“日高羹马齿”。在古代,还有在元旦吃马齿苋的习俗:
“入夏采,沸汤瀹过,曝干冬用,旋食亦可。楚人俗,元旦食之。”(明·王磐《野菜谱》)
马齿苋是春季和夏季的蔬菜,所以古人想办法将新鲜马齿苋囤起来:用沸水煮过后晒干,留着过年吃。为啥过年要吃马齿苋?明代的《遵生八笺》里说:“新年寅时,饮屠苏酒、马齿苋,以祛一年不正之气。”
明代的新年,每到凌晨,家家户户都会饮用屠苏酒,并食用马齿苋,以此来驱除一年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正之气。春节吃屠苏酒的习俗咱都听说过,但过年吃马齿苋的并不多见。这大概和马齿苋的另外一个别名有关——“长命菜”。
《本草纲目》记载:“(马齿苋)其性耐久难燥,故有长命之称。”
古人也爱讨个好彩头,所以过年吃“长命菜”,是祈盼新的一年吉祥健康、平安如意。这个习俗在明代书籍中多有记载,大概从明代开始,这就成了一个流行的习俗。
明代的王公贵族们一样爱吃马齿苋:“(夏至伏日)吃‘长命菜’,即马齿苋也。”(明·刘若愚《酌中志》)
夏至或伏日期间,宫里人要吃一种叫做“长命菜”的野菜,也就是马齿苋。这里提到的马齿苋是赶新鲜吃的,但过年时,那些达官显贵们估计也乐意吃,讨个吉利。
前头提到,马齿苋“耐久难燥”,生命力顽强,所以是灾荒时的救命野菜。北宋大文豪苏轼担任颍州知州时,临近州县遭遇饥荒,他上疏朝廷:“见今农民已煎榆皮,及用糠麸杂马齿苋煮食。”
当时的难民们用谷糠熬马齿苋吃。明代人滑浩这样介绍马齿苋:“马齿苋,马齿苋,风俗相传食元旦。何事年来采更频,终朝赖尔供餐饭。”
《本草纲目》上说马齿苋“处处园野生之”,这是一种品质很美的野菜,是大自然的馈赠。古代文人墨客们憧憬悠闲的田园生活,住在山野之间,饿了便采摘马齿做菜羹,多么逍遥自在。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