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还记得我不,一年不见都长这么大了。”……近日,时隔一年,曾在“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时奋斗了13天的北京市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们再次回到了当初的救援地——北京市王平镇,带着“乔迁礼物”米面粮油,看望他们曾帮助过的受灾群众。
洪水过境消防员们逆行救援
2023年7月29日夜间开始,北京降下来了有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雨。雨下来的时候,在门头沟王平镇住了半辈子的老马一家只觉得“雨有点大,下的时间有点长”,直到31日,洪水卷着泥沙从山上倾泻而下,漫过原本只流淌着涓涓细流的河道,占据了村里的道路,冲毁了院墙、灌进了屋里,村民才意识到,“坏事了”。
路毁了,房子倒了,水、电停了,通讯断了,连续的降雨让村民家中囤的可以吃的东西快速变少,山洪中受伤的人需要医治,患病疗养的老人需要定时就医,几个月大的娃娃需要奶粉……2023年8月1日,租住在村里的湖南小伙王升其和房东马景来翻山出村去寻求救援。
翻山越岭走了8个小时,王升其和马景来带着一身擦伤,终于走出了山村,与防汛指挥部取得上了联系。
两名村民冒险出村寻找救援的消息让为如何进入失联村一筹莫展的救援队伍为之一振,“我们对这边山区的情况是不熟悉的,在他们出来之前,因为没有当地人带路,谁都不敢让我们贸然进山搜救。”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战训处处长姚运春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当他知道有村民出山,并且愿意带着救援人员进村后,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
下午4点30分,32名消防救援人员,2名王平镇的居民,带着通讯设备、救援装备、食物、水、药品等向山里挺进。晚上8点多,姚运春他们到了王升其居住的韭园大队西落坡村,并连夜统计了附近村庄情况,用卫星电话将与外界失去联系村子的情况报告了出去,为后续的救援及受灾村民的转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时隔一年重返救援地 给村民们送乔迁礼物
2024年7月29日,时隔近一年,载着当初进村救援的消防救援人员的车辆刚刚停在西落坡村的小广场上,眼尖的宋国燕就在自家楼上看见了姚运春。
“他们怎么突然来了?也不打声招呼。”见到“亲人”,宋国燕赶紧喊上老伴儿马景来和依然住在他们家的王升其小跑着下了楼,同时还不忘告知村里其他人。
接到通知后,村里的不少居民都从家中出来,向小广场聚集过来。“我可算见到你了。”苑文新看见姚运春后立即上前和他握了手,“去年我在市里面,村里这边只有老人在家,通讯断了,我们怎么都联系不上村里,急的不行,直到后来,我看见一张新闻照片,照片里我母亲伏在他(姚运春)的背上,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苑文新说,看见消防救援人员进了村,救了母亲,心才踏实下来。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姚运春说,那是他们那天最后转移的一名居民,因为白天队员们各个村子跑,体力已经透支了,刚准备休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就找到了他们说,有一名老人需要帮忙转移出来。“我看其他人都累的不行,一咬牙,就带了一个人自己去了。”姚运春说,他们在转移老人的时候跨过近2米高的碎石、树枝,小心翼翼地在泥泞中前行,先将老人从室内背到村委会,然后又用车将老人运送到安全地带。
灾害结束后,苑文新他们一家人多次想去见见姚运春,感谢救援人员对老人照顾,但是因为家中老人情况特殊,一直也没时间,“你们这次来了,一定要来我家坐坐。”
姚运春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次他们是带着礼物来的,“我听说开春后,他们都开始陆续返回这边住了,这次来也算是给他们搬家添点‘乔迁礼物’。”随着姚运春的介绍,随行的指战员将带来的米、面、油、饮料还有家用灭火器一一抬下了车,准备送到居民家中去。
“你们先挨家挨户去坐坐,我现在就回家去和面烙饼,中午来我这吃。”想起去年救灾时救援人员喜欢吃自己烙的饼,宋国燕就迫不及待的拉着村里朋友一起回家忙活起来。
借车、分食物 村民的帮助让救灾的消防员们感动不已
错层的二层小洋楼被收拾的干干净净,二楼的露台上,正弯腰整理东西的李志超被一整嘈杂声吸引了注意力。
“老哥,我们来看你了。”什刹海消防救援站指导员郭凯杰上楼看到了李志超后显得十分开心,“去年,多亏老哥帮忙。”郭凯杰说,李志超在他们救援时看到,因为交通工具进不来村里,救援人员只能靠一趟趟的搬、抬转移群众,运送物品,便将自己的皮卡车借给救援人员使用,“他当时和我说,‘这车你们随便用,用坏了算我的,开到河里都没事’时,我感动的不行。”
起初,李志超在贡献车的时候,还把自己也“贡献”了出去,他负责帮忙开车。后来,李志超觉得,自己在车上占位置,“我就和他们说,你们直接拿去用,这样还能多载一个人提高转移速度。”
郭凯杰告诉北青报记者,李志超的皮卡车忙活了两天半,从最开始的满油状态到最后还车时,车上的油几乎耗了个干净。对此,李志超只是笑了笑说,“没事,就出个车,车和油才多少钱,你们出力的才不容易。”
在救灾期间,李志超和村民们,能帮忙的帮忙,能出力的出力,纷纷拿出家中的食物分给食物短缺的村民和救援人员,生怕乡亲们和消防员们饿到。
“小宝” 孩子妈妈、奶奶送上感谢信和锦旗
“小宝,还认识我吗?”在来之前,广安门消防救援站副站长明波就心心念念想再见一次去年被他抱在怀里的孩子。
2023年8月3日,救援结束向妙峰山镇驻扎点撤离的明波一行遇到了刚从家里出来不久的张芳一行。“当时路上的水还没退,河水更是湍急,他们两口子拿着不少东西,还抱着3个月大孩子,走的非常小心。”见张芳和丈夫和窘境后,明波和其他十几名消防救援人员主动上前去帮忙。
“孩子那时候特别小,就几个月大,和我刚出生不久的侄子差不多。”从来没抱过孩子的明波小心翼翼地接过了孩子,为了抱好孩子,他还和孩子的妈妈请教了一番。
明波把孩子紧紧护在怀里,在他的身边,站了几名救援人员帮他抵挡上游冲刷下来的水流,孩子的父母则被几名消防救援人员搀扶着,紧随其后渡河。“水很凉,水里的石块打在腿上也很疼。但是我得站稳了,我摔了不要紧,不能摔了孩子,也不能让水溅在孩子身上。”明波说。
在明波一行渡河的时候,马景来的儿子小马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幕,并传到了网上,张芳也是在这时才知道,这些帮了自己的人是来自西城消防救援支队的指战员。
“视频我会一直保存着的,以后等孩子大了,懂事了,我就给他看。”张芳说,“在我们用了很久只走出家门一百多米时遇到他们,我觉得自己幸运极了。如果不是他们,我根本无法想象凭借我们自己,何时才能走到村外。”
张芳的婆婆在知道消防员帮了儿子一家后,还亲手书写了一封感谢信,这次的见面,张芳婆婆和张芳一起,将感谢信和做完已久的锦旗交到了明波手里,明波也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张芳一家,“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就和我说,能帮的忙一定帮,我也会关注他成长的。”明波说。
灾难过后情谊更深 再次吃到村民烙的饼
在村子里走访期间,指战员们看着村子里修葺一新的道路、房屋,感慨颇深。“去年,这里的路都被洪水冲毁了,一两米高的碎石瓦砾堆在这,想往前走,就需要翻过去才行。”姚运春指着前方已经修好的路说,“如今,这里已经完全变了个样子。”
宋国燕告诉北青报记者,灾后她虽然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区里,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她和家人都会回来看看修整进度。宋国燕说,路修完了,她和村里的其他人陆陆续续的开始修理自家的房子,“4月份时候,我们就差不多都搬回来了。”现在还在学校工作的宋国燕说,虽然有时候回村里住不方便,但是她还是最喜欢这里。
灾难过后,曾经一起经历了困苦磨难的居民与居民、消防员与居民间的感情更近了。
如今的王升其回到村里就直接住到马景来家的房子里,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今年的春节,王升其还将马景来、宋国燕夫妇请去了他的老家湖南长沙一起过年。而明波休假到长沙玩被王升其知道后,作为东道主的王升其主动担任起导游,带着明波逛了橘子洲头。“经历过灾难,感觉自己多了一家亲戚,也多了一帮好哥们。”王升其说。
29日下午,指战员们又回到了去年8月1日晚过夜的、被王升其租住的三层小楼。在三楼的露台上,几个人不停的回忆当时的情景,明波指着地中间摆放着长沙发的位置说,“就是我当时睡的地方。”信通处的支金封则站在门口处边比划边说,“我睡在门口这,衣服都是湿的,夜里还下雨了,特别冷。”
而距离几个人不远处的桌子上,则摆放着一盆盆宋国燕和村民们用一上午时间赶制出的大饼,几个人也拿着饼边聊天边吃着,“这饼,还是那个味。”姚运春说。
宋国燕告诉北青报记者,再烙一次饼给去年帮助他们的消防救援人员吃是她许给他们的承诺。“我去年就看出来了,这些和我家孩子年龄差不多大的消防救援人员们因为怕给村里添麻烦,给我们添负担,吃饭的时候每个人就只吃一点。干活的是他们,给我们省吃的的也是他们,我心里特别不好受。”消防救援人员撤离的时候,宋国燕就叮嘱他们,重建好了一定得来家里,她要烙饼给他们吃,“这次可得多吃点,饼管够。”宋国燕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王朝
校对/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