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6日,第三十三届奥运会的圣火在巴黎点燃。作为全部践行奥林匹克改革路线图《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第一届奥运会,巴黎奥运会“更年轻、更包容、更城市化、更可持续”的理念与本届奥运会的口号“奥运更开放”相契合。塞纳河畔,我们期待“更开放”的奥运圣火照亮更加开放的世界。
当夕阳映照下的塞纳河上,搭载上万名运动员的近百艘船只蜿蜒而行;当塞纳河两岸6公里长的区域,水幕投影打造出梦幻的光影世界,当约30万名观众在塞纳河两岸现场观看这一盛会……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将“体育与城市的交汇”诠释无遗。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第一次走出相对封闭的体育场馆,来到更开放的城市空间举办,是这座浪漫之都欢迎运动员和公众欣赏巴黎自然之美的诗意维度。“奥运更开放”以新奇的想象力呈现在世人面前。
以埃及卢克索方尖碑为标志的协和广场成为三人篮球、霹雳舞、小轮车和滑板比赛场地,埃菲尔铁塔前举办沙滩排球比赛,拿破仑陵寝所在的荣军院前面的广场举办射箭比赛,巴黎市政厅前的广场成为马拉松赛的出发地。奥运会从体育场转移到了城市的心脏,直接颠覆了奥运会传统的举办模式。“奥运更开放”以一场奥林匹克精神与巴黎独特文化相融合的方式演绎。
从“更开放”的开幕式,到“更开放”的赛场,从“更开放”的马拉松大众跑,到“更开放”的文化艺术展示,“奥运更开放”不仅为奥运会的发展进一步探索了方向,也为推动全球体育事业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更多动力。“更开放”的奥运会不仅是一个全方位展现运动员拼搏风采的舞台,也在鼓励我们打破成见与偏见,以更加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去看待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运动员和相关参与者。这种开放的心态有助于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
在奥林匹克精神感召下,全世界将目光汇聚在巴黎。人们感受到的不该是剑拔弩张,而应是包容与友谊,不该是封闭的藩篱,而应是开放与包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就证明,要发展壮大,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国运动员在1984年重返夏季奥运会赛场并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而40年后,716人组成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又站上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从1991年首次申办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奥运战略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奥运精神成为改革开放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奥运会的举办,让世界更充分认识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地面对来自世界的期待。
开放,让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紧紧相拥,与世界紧紧相连。40多年来,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增速远高于世界同期平均水平,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是全球双向投资大国。实践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秘诀,这无疑为全球经济加快复苏提供了重要启示。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紧密相连,任何退回“孤岛”状态或开历史“倒车”的想法,都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人类发展进步大潮滚滚向前,世界经济时有波折起伏,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一届“更加开放”的奥运会,表达的不仅是这一全球顶级赛事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格言的创新努力,更是推动世界走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光明前景的无限期待。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