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家方(北京城市学者)
《日下旧闻》诞生地
顺德馆夹道,《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1949年出版
海柏胡同以南,前青厂胡同以北,有“顺德馆夹道”,这个胡同在顺德会馆西墙外,一点三米宽,总长一百九十米,狭窄悠长。
顺德邑馆曾是清初著名词人、史学家、考据学家、藏书家朱彝尊在海波寺街的故居。因屋前有青藤,朱彝尊将所住南房命名为“古藤书屋”。在这里,他历时两年余,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北京地方史志专著《日下旧闻》。清乾隆年间窦光鼐、朱筠等人奉旨对《日下旧闻》进行增补、考证,于敏中、英廉任总裁编纂而成《日下旧闻考》。也就是说,古藤书屋是名著《日下旧闻》诞生的地方。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清初号称“南朱北王”的诗界领袖级人物朱彝尊与王士祯,曾经在古藤书屋聚会,两人一起品鉴米芾的《研山图》,并诗歌唱和。
清初的著名诗人、诗词理论家查慎行更是古藤书屋的常客。他有诗句称:“僦居会向春明宅,好借君家善本书”。诗中“春明宅”,取典于“宋次道善本引客”——龙图阁大学士宋次道以藏书多善本著称,居春明坊昭陵时,士大夫中喜读书的多移居其附近,以便于借阅古籍,以致春明一带房屋租金比别处高出一倍多。查慎行将朱彝尊的古藤书屋比作宋次道所居“春明坊”,表达自己也要住在古藤书屋附近,以便“好借君家善本书”。此外,查先生还有多首诗作描写在古藤书屋与朱彝尊、梁佩兰等诗人的聚会、唱和活动。
住在附近的《桃花扇》作者、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更是古藤书屋的常客,“藤花不是梧桐树,却得年年引凤凰”,就是孔尚任的诗句。仅两三事例,就能看到朱彝尊先生的古藤书屋聚首当年文学界、史学界、收藏界等龙门级人物的盛况。
朱彝尊画像
五位文化大师 先后住“古藤”
朱先生在古藤书屋住了大约五六年。在其先后,据《藤阴杂记》所载赵吉士《饮于中翰章云汉翔古藤书屋》诗后的“自注”云:“寓为金文通甲午旧邸,递传龚芝麓宗伯、何蕤音侍御、朱竹垞太史,以及于中翰,五易主矣。予俱叨饮其中,为之志感。”这是说朱先生的古藤书屋,最早是金文通的旧居,其后是龚鼎孳、何元英,再为朱彝尊。朱先生之后,是于汉翔。
要知道这五位,说起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金文通(1593-1670年),即金之俊,字岂凡,江南吴江八都(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文通是其谥号,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入清后曾官工部、兵部、吏部尚书,中和殿大学士。
龚鼎孳(1616年-1673年),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明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曾在兵部任职。顺治、康熙间曾官刑部、兵部、礼部尚书等。明末清初诗人、文学家,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
何元英(生卒年不详),字蕤音,浙江秀水县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官至通政使司参议,书法家。
于汉翔(1647—1732),字章云,江苏常州金坛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曾任中书舍人、礼部郎中、山西学政。诗人,曾经文章风流,名噪一时。他是《日下旧闻考》编纂总裁于敏中的祖父。金坛于家,从清代初年至清中后期,中进士的就有数十人,秀才、举人不可胜数,及至于振、于敏中“兄弟状元”,更使“金坛于家”声名大噪。由此想及于先生住古藤书屋时,一定是谈笑尽鸿儒。
海波寺街,古藤书屋,由于有了五位进士、名家的先后居停,近百年间引得数不尽的凤凰来。在北京胡同历史文化中,这可是不得了的景观。甚至,就是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顺德会馆内景
顺德馆头年建成 次年就出了俩进士
据《北京会馆基础信息研究》,顺德邑馆,位于今西城区海柏胡同16号(旧为海北寺街路南二十八号),占地七点零四亩,四进院有房一百三十六间半。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顺德邑馆是谁建的?是由京官温汝适所购建。
温汝适(1754-1820年),广东顺德人,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进士。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仙城会馆碑记》的碑文是温汝适撰写的,落款可见其所任官职有“督察院副都御使、前通政使司太仆寺卿、国子监祭酒、左春坊左庶子充日讲起居注官”等。温先生博学工诗文,还是著名的藏书家。
顺德馆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咸丰七年(1857年),经顺德县父老乡亲捐资一千九百余两白银曾经重新规划、修建。竣工的次年,顺德就出了两位进士。这在当时,无疑是京城科考轰动一时的重大新闻。顺德馆也会成为各地士人的热门话题,连接起古藤书屋等诸多往事,不可磨灭。
供图/袁家方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