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组合拳落地。
7月22日,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宣布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操作利率由1.8%调整为1.7%。随后报出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同步下降10个基点,分别降至3.35%和3.85%。
同日,央行公告称,为增加可交易债券规模,缓解债市供求压力,自本月起,有出售中长期债券需求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参与机构,可申请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
当日,国债期货集体高开,截至记者发稿,30年期主力合约涨0.24%,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4%,5年期主力合约涨0.09%,2年期主力合约涨0.05%。
并不代表长债收益率下行空间打开
7月22日,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582亿元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7%。
从资金面来看,当天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多数下跌,隔夜shibor报1.8550%,下跌7.8个基点;7天shibor报1.8550%,下跌3.8个基点;DR001报1.6312%,下跌23.34个基点;DR007报1.7134%,下跌15.48个基点。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此次下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意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熨平短期经济波动,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行,并不代表长债收益率下行空间打开。
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反映的更多是长期经济走势,要采用跨周期的视角评估。
业内人士分析,本轮长债利率的持续下行,已经包含了对本次降息的预期,甚至有明显超调,不代表着需要跟随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行再继续走低。
实际上,当前长债利率过低,国外媒体也普遍关注到其中可能潜藏的风险;长债利率过低,也容易引发弱预期的自我实现,而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长期向好的。央行此次降息有助于支持经济回升向好,提振中长期经济预期,也有助于带动长端利率的回升。
此外,可申请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新措施可谓一举两得。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一是有助于鼓励金融机构出售中长期债券,增加中长期债券供给,缓解债券市场供求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中长期债券利率过低等问题;二是有助于鼓励金融机构参与MLF操作。
“1年期MLF中标利率为2.5%,在目前市场环境之下利率偏高,加上对质押品要求较高,金融机构参与操作的积极性不高。减免MLF质押品之后,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参与MLF操作的积极性有望提高。”董希淼称。
市场预计,未来央行还将综合施策,必要时借入并卖出国债,及时校正和阻断债市风险累积,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央行是有决心、有措施来稳定市场预期的。
长债风险仍需关注
长债市场风险仍需关注。专家表示,国内经济短期面临一些挑战,但中长期看,到2035年将实现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名义GDP增长将会保持在8%左右。
上述专家指出,机构在决策是否持有大量低票面利率长期债券时,需要据此情形进行压力测试,充分考量利率风险,避免重蹈美国硅谷银行和日本农林中金银行覆辙。
业内人士指出,央行积极推动柜台国债发展,支持社会公众投资、持有国债。国债没有信用风险,对于长期限国债,利率变动会导致价格大幅波动;对于公众投资者来说,如果到期前因各种原因需要用钱,在二级市场卖出国债时可能产生较大投资损失。金融机构在销售长期国债时也应充分提示利率风险和价格风险。(杜川)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