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纠错机制对我们经营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可以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就更好了。”“我觉得非现场检查的理念特别好,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逐步完善非现场检查工作机制。”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第二期市场监管“营商环境会客厅”,邀请互联网科技、电子商务、食品流通、食品生产、餐饮等行业的8家企业代表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这一期的会客厅聚焦修订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非现场检查制度建设等具体工作进行交流研讨。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020年,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首家试点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2023年,制发第二版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法制监督处负责人介绍,自政策实施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作出不予处罚案件16000余件,免罚额约7.56亿元。今年,市市场监管局计划新增并修改清单部分条款,主要集中在广告监管、经营主体登记监管、食品安全等领域,进一步优化容错纠错机制建设,服务首都企业更好经营发展。
连锁餐饮企业“鱼你在一起”公共事务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来,清单的制定和执行为企业,尤其对于中小企业,带来实打实的好处,企业感受到了执法的“温度”。“我有个建议,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出台清单后,是否可以加强一些政策解读和指导,比如列举一些常见情形,让经营者一看就知道什么情形下可以适用政策。”针对企业的这一建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协调处的负责人表示:“我们在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出台的同时,会一同谋划相关的宣传和政策解读。在未来工作中,也会继续结合政策内容,增强政策解读深度,拓展政策解读方式,让政策有效落地到‘最后一公里’,惠及到更广大经营主体。”
座谈会上,来自物美集团客服部的负责人也提出了具体建议:“我们在全市各个区都有连锁店面,也是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便利。希望可以扩大适用范围,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比如经营中商品条码出现问题,实际多产生于商品生产环节,那在销售过程中,如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是否可以对销售者适用首违不罚,给予商家改过的机会。”对于这一点,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法制处负责人回答道:“企业反映的情况,其实也是基层执法面临的突出问题。前期,我们发布的第二版清单包括商品条码有关事项,如‘经销的商品印有未经核准注册、备案或者伪造的商品条码的’,符合一定条件可免于对经销者的罚款。接下来我们将结合社会意见建议和基层执法实践,广泛征求意见,继续调整完善清单内容。”
市场监管领域持续推进现代化、数字化改革。2023年底,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加强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落实好相关工作要求,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非现场检查制度的研究和制定,通过检查制度的改革减少对企业的不必要打扰,并提高监管精准性。
百度商业产品法务负责人指出:“非现场检查现在制度支撑还相对不足,可以结合实践探索尽快形成并完善制度文件。”企业也对非现场检查工作提出各自的建议,如需重视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减少企业填报数据负担等,期盼更好实现“无事不扰”,帮助企业规范经营。
据悉,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结合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拓展数字化手段、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搭建数字监管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增强政企互动、精准推送惠企政策、便利经营主体数据报送、归集风险信息加强监管有效性等系列改革目标,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李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