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有些地区会举办“伏羊节”吃羊肉。所谓“热在三伏”,伏天养生,防暑是重点,大热天为何要吃容易上火的羊肉呢?
防“苦夏”,需补益
入伏后,人往往会觉得身体乏力、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在民间,这种情况被称为“苦夏”。因此,“开胃”是伏天饮食养生的重点。适当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苦荞麦等,不仅清热解暑,还能健脾开胃、刺激食欲,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另外,适当多吃冬瓜、莲子、扁豆、薏苡仁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食物,有助于预防中暑。
伏天人体出汗多,易耗气伤阴,加上食欲下降,易导致体虚。因此,宜适当多吃山药、蜂蜜、莲藕、木耳等益气养阴的清淡食物,以及豆制品、牛奶、鸡肉、鸭肉、猪瘦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补益食物,以增强体质。
三伏养阳,宜吃羊
三伏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于体内。阳气旺盛的伏天,人体也有不少寒凉之邪蛰藏其中,影响阳气生发。比如:炎热的伏天,不少人贪凉喜冷,洗凉水澡;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吹电扇;爱吃冷饮,过食寒凉之物;等等。《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自然,伏天养生应养阳、护阳。
我国江苏、安徽、上海等地有三伏天“吃伏羊、喝羊汤”的民间习俗。羊肉味甘、性温,入脾、肾两经,具有补体虚、祛寒凉、温补气血、益肾气、补形衰、开胃健力的食疗功效。伏天吃羊肉,以热制热,可借助三伏天阳盛特点,将藏匿体内的冬春之毒、寒湿之气驱除散发,发挥以食为疗的作用。
吃“伏羊”,需分体质
吃“伏羊”益处多,但并非人人适合,需要分体质而论。羊肉是温性补益食物,适宜年老体虚、中焦虚寒、气血虚弱、肾阳不足之人,多表现为冬天手足不温、畏寒无力、腰酸阳痿,妇女气血两虚、形体消瘦、产后血虚、乳汁不下、自汗或虚汗不止等;亦适合脾肾阳虚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
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便秘等症的实热过盛、阴虚内热、湿热体质者,不宜食用羊肉,否则易助热伤阴、动火动血,加重病情。
“伏羊”最宜清炖
烹饪羊肉方法颇多,蒸、煮、炒、涮等无一不可。“伏羊”最适合清炖,烹饪时,应少放盐、葱、姜,不宜使用辛辣燥热的作料,在补充元气的同时避免上火。倘若将羊肉与其他药食同源之品合制成食疗美味,遵循“虚则补之”的原则,按“需”食补,更能养生强身。
下面介绍几款适合三伏天吃的羊肉药膳。
羊肉豆腐羹
【食材】羊肉150克,老豆腐150克,当归5克,生姜、香菜、葱各10克,干淀粉、盐、味精、料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羊肉洗净,切薄片,放适量盐、料酒拌匀入味,再加入干淀粉抓匀上浆;豆腐切小片;生姜、香菜、葱分别择洗净,切末、切段;锅中加适量水,放入当归、姜末,煮沸后小火炖约10分钟,撒入羊肉片、豆腐片煮沸,再稍煮片刻后调入盐、味精,撒上香菜、葱即成。
【食疗功效】健脾和胃,滋阴温阳。豆腐味甘、性凉,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的功效,配伍羊肉,可消除其易上火之弊端,适合年老体弱、气血两虚者食用。
羊肉茴香汤
【食材】羊肉150克,姜片15克,茴香5克,草果2枚,盐、料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羊肉洗净、切片,锅中放适量水,加入羊肉、姜片、料酒及用纱布包好的茴香、草果,炖至肉熟烂时,取出纱布包,汤中加盐调味即成。
【食疗功效】温补脾胃,祛寒止痛。茴香味辛、性温,有温肾散寒、理气止痛、开胃止呕的功效,配伍羊肉,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腹部隐痛、消化不良等症。
黑豆炖羊肉
【食材】羊肉250克,黑豆50克,山楂10克,姜片、盐、料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黑豆洗净,放入水中浸泡4~6小时;山楂洗净、去核、切片;羊肉洗净、切块,焯水后捞出冲净、沥干;锅中放入羊肉块、姜片、黑豆、料酒和适量水,大火煮沸后改文火炖至八成熟,加入山楂片、盐,炖熟即可。
【食疗功效】健脾益肾,暖胃补虚。黑豆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的功效,山楂开胃消食,配伍羊肉,适用于病后体虚、脾虚湿困所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