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烈日当空
这时候谁不想来一份清凉的甜品解解暑呢?
冰淇淋、雪糕、冰棍三种“消暑神器”,它们都是夏季的宠儿。
那么如何选择才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呢?
一起了解冰棍、雪糕、冰淇淋到底有啥不一样?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务委员钟凯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GB 2759-2015规定,冷冻饮品是以饮用水、食糖、乳、乳制品、果蔬制品、豆类、食用油脂等其中的几种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经配料、巴氏杀菌或灭菌、凝冻或冷冻等工艺制成的固态或半固态食品,包括冰淇淋、雪糕、雪泥、冰棍、甜味冰、食用冰等。也就是说,从食品分类上讲,消费者在超市冰柜里看到的各色“雪糕”都属于冷冻饮品。
但是,尽管同属“清凉家族”,但从相关标准规定的产品原辅料和制作工艺来看,区别还是很明显。以较常见的雪糕、冰棍和冰淇淋为例:
三种冷冻饮品的区别
雪糕:雪糕是一种以饮用水、牛奶、奶粉、奶油(或植物油脂)、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老化、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体积膨胀的冷冻饮品。它的口感通常比较软,糖分和脂肪含量适中,适合大多数人食用。
冰棍:冰棍则是一种最为传统的冷冻甜品,主要原料是水、糖和食用色素,口感比较硬,甜度较高,但几乎不含脂肪、热量相对较低。由于其简单的原料和制作方法,冰棍通常价格较为亲民。
冰淇淋:冰淇淋则是这三者中最为高级的一种,主要原料包括牛奶、奶油、糖、蛋黄等,经过复杂的制作工艺制成。它的口感细腻、柔滑,膨化率高,糖分和脂肪含量都比较高,同时也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传说”中的添加剂是否真的很“可怕”?
首先,雪糕中的添加剂确实存在,并且种类繁多。常见的添加剂包括乳化剂、增稠剂、甜味剂、酸度调节剂、着色剂等,它们被用于改善雪糕的质地、口感、色泽等方面。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添加剂就是“可怕”的。
添加剂的分类和作用:
乳化剂:如甘油脂肪酸酯、磷脂等,能使雪糕的质地均匀、稳定、细腻。
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等,能使雪糕成为轻松咬断、不易融化的状态。
甜味剂、酸味剂和香精:如阿斯巴甜、甜蜜素、乳酸、乳酸钠等,用于调节雪糕的甜度和口感,香精则模拟逼真香气。
着色剂:如亮蓝、柠檬黄等,用于给雪糕增添色彩。
添加剂的安全性:
只要符合标准要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例如,乳化剂在国际上通用的有70种左右,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对这些乳化剂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它们大多很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添加剂并不是多多益善,过多的添加剂可能会破坏冰淇淋的品质。有研究指出,稳定剂添加的浓度在0.45%时,冰淇淋的抗融性最好。
非法添加与合格添加的区别:
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些不合格的产品,它们可能非法添加了一些药品或超标使用了添加剂,这些行为是严重违法的,并且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在选择雪糕时,我们应该选择信誉好、有质量保证的品牌和产品,并关注产品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如何健康享受甜品?
适量食用:甜品虽然美味,但我们要注意适量食用。过量摄入糖分和脂肪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选择健康产品:在购买甜品时,一定要认真琢磨下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信息。尽量选择添加剂少、成分天然的产品。同时,也要注意查看产品的营养成分表,了解糖分和脂肪的含量。
搭配运动:如果你是一个甜品爱好者,那么不妨增加一些运动量来消耗掉多余的热量。这样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保持健康的体重。
挑选冷冻饮品时,要警惕储藏不达标的销售环境,尽量选择包装完好、形状正常的产品。如果包装出现破损、开裂、内容物形状改变,甚至本该在内层的夹心流溢到外层,多半是反复冻融造成的,这样的产品就不要购买了。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