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众关注大选结果 摄影/新华社
6月5日,印度选举委员会公布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第18届选举最终计票结果,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过半数席位,现任总理莫迪将开启第三个任期。
莫迪真的赢了吗?某种程度上说,莫迪输了。莫迪麾下的印人党仅获得240个席位,距莫迪此前宣称要拿下的370席甚至400席相去甚远,可谓“闪了腰”。印度股市也随之经历了创纪录的巨大波动,为“莫迪3.0”送去“献礼”。6月4日,当执政党议席数量可能低于预期的消息传出后,印度股市行情急转直下,盘终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近6%。
印度人民院一共543个席位,拥有400席位就意味着有了绝对权力。选前,莫迪夸口要拿下400席位,涉嫌被操纵的出口民调也说印人党势不可挡,但开票结果一公布,印人党、民调专家、市场都傻了眼。
与往年相比,印人党此次获得的席位低于2014年的282席和2019年的303席,且未及超越半数的272席“分水岭”。比起上次选举,印人党已经丢了63个席位了,而全国民主联盟一共才293席位,比上次丢了60个席位。根据印度宪法,一个政党若未能拿到半数席位则无法单独组阁。依据今年选情,印人党必须依靠其联盟中至少3个政党共同组阁。这是莫迪任期内印人党首次面临无法单独组阁的局面。
相对应的是,莫迪的对手——反对党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获得的议席超过230个,高于绝大多数出口民调预测的少于150席。其中,最大反对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获得99席,较2019年的52席近乎翻番。舆论认为,反对党表现高于预期,意味着更多的民众通过选票在对莫迪说“NO”。
莫迪“闪了腰”的主要原因是,他没有真正了解印度民众的关心事项,而试图通过种种选举策略和民粹手法继续行事。
其一,经济数据“注水”,老百姓缺乏相应的获得感。印人党在选战中大肆宣扬莫迪治下取得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民众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收入和生活状况。选举前,印度“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调查发现,27%的受访者最关心失业问题;其次是物价上涨,占23%。62%的受访者认为,过去五年,找工作变得更困难。有项研究表明,印度的贫富差距继续拉大,最富有的人口占比1%,掌握着近23%的收入和40%的财富。印度人均名义GDP仅为2500美元,与邻国孟加拉国持平,超过四成国民生活在世界银行划定的“贫困线”之下。
其二,民众对莫迪的膜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退潮。莫迪执政10年间,提出了一个个宏伟目标和施政承诺,一直倾力为自己打造重塑印度的强人形象。但10年后,印度民众开始失望,因为很多承诺没有兑现。为了拉票,莫迪在6周内参加了206场集会,接受了80次采访,甚至在山洞里“打坐冥想”17小时以吸引关注。但民众厌倦了作秀式施政,陷入“审美疲劳”,投票率不及上一次选举。印人党在其“票仓”北方邦遭遇挫折,获得席位数较2014年和2019年两次选举大幅减少。
其三,莫迪高举民粹主义与印度教民族主义大旗,一贯拉拢印度教选民打压穆斯林少数群体,最终反噬其身。担任总理的10年间,莫迪组织重建印度教寺庙,参加宗教活动,以拉拢占人口多数的印度教民众。但是,印度的穆斯林群体有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4%,力量不能被忽视。相反,国大党聚焦贫富差距、失业率、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矛盾等现实问题,切中印人党执政的薄弱环节,吸引了选票。
展望未来,选举“闪了腰”的莫迪恐怕难以再像过去10年那样“呼风唤雨”了。
其一,随着执政根基的弱化,莫迪政府的政策执行力遭到削弱。印人党无法单独组阁对莫迪来说是一记“重拳”,其联盟中的其他党派可能凭借自身不可或缺的地位对印人党“坐地起价”,并分享内阁部长的实权任命,造成多方位掣肘。反对党在议会里席位的大幅提升,也会起到制衡作用。莫迪一贯的强势执政风格,恐不得不有所收敛,在推进税制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施政前景面临不确定性。
其二,民族和宗教矛盾或会激化,引发新的社会动荡。莫迪要把印度变成印度教国家,但推行大印度教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民族宗教问题上若继续强硬行事,不排除会遭到穆斯林民众的强烈反弹。
其三,莫迪的强势外交会给国际社会带来新不安定因素。印度打着中立旗号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在国际社会引发不满。莫迪利用中美关系与华盛顿打得火热,莫迪当选后拜登第一时间表示祝贺。印度一直试图率领全球南方打造第三极力量,提升自身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但此次选举的结果,可能会让印度此前奉行的强势外交难以为继。
莫迪当选后,不顾印方的政治承诺,竟然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中方已向印方提出交涉。莫迪会不会秉性不改,会不会在外交上继续“作妖”,我们要提高警惕。
文/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