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伙58天单人徒步穿越南极 去时增肥10公斤离开时瘦了20公斤
扬子晚报 2024-06-04 12:06

独自拖着180多公斤物资,顶着严寒和暴风雪在南极徒步58天,最终穿越南极,行程达1500公里。完成这项壮举的中国探险家名叫温旭,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他经历了怎样的挑战?又是怎么克服的?一部名叫《光语者:独步南极》的纪录片,真实地展现了他独自穿越南极的故事。近日,在中国南极科考四十周年之际,这部电影即将与观众见面。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到温旭,听他讲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程。

坠入冰面湖遇险,催生徒步计划

2020年12月21日,首部记录中国科学家刘杨在北极坚守4个多月的纪录电影《光语者》公开上映。制片人卢武当时向紫牛新闻记者表示,《光语者》拍过北极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南极,他的拍摄计划和温旭的探险计划不谋而合。

1987年5月,温旭出生于天津。15岁那年,他看了电影《垂直极限》,从此对登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年寒假,他就瞒着父母报名了中国登山协会举办的培训班。同年,他攀登了海拔5000米的玉珠峰,虽然因手套问题在距离顶峰50米的时候下撤,但是两个月后就成功登上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

本科毕业后,温旭成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中科院青藏所联合培养的冰川学硕士。时至今日,他已攀登了包括珠峰在内的近30座雪山,并穿越过格陵兰岛冰川。

单人无助力穿越南极计划,源于一次遇险。

2017年5月,温旭参加了位于长江源头附近的龙匣宰陇巴的一次冰川科考活动,在接近冰川顶端的位置掉进一个冰面湖。“它是冰川融水形成的,掉进去很危险。对于冰面湖的出现,科学家都很震惊,之后我们用无人机在那里飞了一下,发现其它大大小小的冰面湖还有很多。它们对冰川表面有侵蚀和切割作用,一些融水会从冰川湖穴流到冰川底部,使冰川的移动速度变得更快。格陵兰就是这样,那里的冰川移动速度前一年可能移动不到100米,现在以每年上千米的速度在移动,最后落到海里。”

这件事对温旭影响非常大,从那时起,他就决定要做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他发起“<2℃计划”,这个名称来自“巴黎协定”,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的195个成员国达成一系列共识,其中包括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高2℃以内。他希望通过人类首次穿越地球三极的科学探险,呼吁公众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018年,温旭成功登顶珠峰并完成了珠峰南坡梯度采样和顶峰雷达测厚的科考工作。同年,他还率队穿越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沿途采集了重要的冰雪样品和生物多样性等数据。地球三极中的两极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2019年进行单人无助力穿越南极计划。

此时《光语者》第一部已经完成拍摄,制片人卢武的团队正在考虑南极计划,他们和温旭一拍即合,2019年10月就确定了第二部《光语者》的拍摄计划。

拖着185公斤装备,遭遇极冷和大风

2019年11月13日,温旭从南极海岸的伯克纳岛最北端出发,开始单人无助力无补给横穿南极,这样的挑战目前在国内是唯一的,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新的纪录。

“因为是一个人,又在自然环境很极端的地方,要体验极致的孤独,去之前要把地形和天气了解清楚。”温旭说,“出发的时候要带着所有的装备包括食物,带多了太重会消耗体能,带少了后面不够吃。在准备的时候做了很多权衡,大概每天消耗8000大卡热量,但是带的食物只能每天补充6000大卡,差的这两千大卡就要像动物冬眠一样事先储存,准备阶段差不多增肥了10多公斤。”

因为这次是单人无助力穿越,而且南极腹地环境极其恶劣,前方拍摄工作主要依靠温旭自己来完成,受到物资重量限制,无法带更为专业的装备,只能用运动相机和无人机来拍摄,依靠太阳能充电板来充电。

他带的物资重量也是一个新纪录,总共有185公斤。“出发的时候,极地服务的公司就反复强调太重了,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虽然是用雪橇拉,但并不容易,“只要雪稍微深一点,或者前面有一个小冰坎,就会拉不动,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最后离开南极的时候,温旭瘦了20多公斤,“1500公里58天走完,每一天几乎都到达自己体能的极限,消耗非常大,食物补给非常重要,吃东西掉到地上一点碎渣渣都会捡起来。”

事实上,出发后的第二天温旭就遇到了极端天气,给他带来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最冷零下40摄氏度,还有12级大风,暴风雪很多,两个月里好天气也就十几天。”

虽然当时是极昼,太阳挂在天上不落,但因为一直有暴风雪,见不到太阳,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心理压力很大,而且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经常容易犯错误。“比如第二天,暴风雪突然就吹走了一些装备,包括手套、羽绒服。有些小失误会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可能危及生命。比如说失温、冻伤,只要几分钟没有防护好,都可能会发生风险,好在用备用睡袋改制了一件羽绒服,想办法解决了。”

画心情日记,克服视觉和嗅觉孤独

一个人在南极,经常体会到极致的孤独。温旭每天画一些心情日记,做心理量表。“我们之前是想了解一个人面对极限环境,心理上会有什么变化,这也是一个科研项目。画心情日记是排解孤独和压力的很好方式。另外,出发前在心理方面也做了一些辅导,把困难和压力转化成对家人的思念,支撑自己去完成目标。”

温旭的体能几乎每天都达到极限,“晚上脱下滑雪板几乎站不住,跪着爬着把帐篷扎起来,然后钻进去休息,还在帐篷里写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每天时间特别紧,必须要在窗口期内完成探险,我曾经把26个小时定义为自己的一天,这样就可以在同等休息的情况下多走2个小时。”

他的妻子虎姣佼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她这次担任了温旭的探险经理,温旭说:“我每天用卫星电话和家里联系5分钟,不敢打太长时间,跟她联系的时候,既要说当时的探险情况,包括天气、身体等状态,也稍微说一些体己话。”

2020年1月10日,温旭终于抵达南极点,“首先的感觉是终于见到人了,这一点太重要了。因为之前从视觉到嗅觉是全方位的孤独,除了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其它什么也看不到。”

根据原来的计划,温旭到达南极点之后,要继续走到对面的大陆架。他用风筝滑雪的方式继续往前走了大约100公里,但由于天气极差,没有飞机起降的条件,到对面的大陆架后难以撤离,最终被迫提前结束,回到南极点乘坐飞机离开。

《光语者》电影将上映 探索地理之极和心灵之极

温旭在这次挑战过程中拍摄了大量素材,而影片如何制作,《光语者》团队进行过反复讨论。联合执导饶子君说:“我们更多在追求探索地理之极和心灵之极,我们很好奇为什么会有人做这样的事情?他们有怎样的体验以及他们在过程当中看到了什么?是否要把他这么多年来的探险历程都做出来,还是主要呈现他在南极的状态,对此我们讨论了很久,最后决定只聚焦他在南极的经历,他在这58天里如何跟自己相处,如何跟看不见的对手斗争。这个对手可能是大自然,也可能是他自己。”

饶子君曾经执导纪录电影《藏北密岭-重返无人区》,“我记得当时有媒体说这是一个很高冷的片子,因为拍摄地点海拔很高又很冷。第一部《光语者》也很高冷,在北极拍摄,但我觉得《光语者:独步南极》可能是这三部作品里最高冷的一部,因为它确确实实到了南纬90度的极限,同时冷的程度也是最高的。”

饶子君注意到,有些观众可能会看不下去,觉得非常无聊,但是有过科考经验的人、去过南极的人、有长时间户外徒步经历的人都很有共鸣。“他们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也经历过,也有过这种纠结、痛苦和麻木,但又觉得值得,希望大家能够给自己90分钟时间,让大脑放空一下,感受很少有机会看到的南极。”

文/宋世锋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冰山中惊现失踪30多年的科考站 41次到南极的江苏小伙讲述目击经过
扬子晚报 2025-01-23
乘六七级风,破四五米浪 “雪龙兄弟”开始穿越咆哮西风带
南方都市报 2024-11-20
24岁驴友徒步贡嘎失联60天:多轮搜救无果 已推断出失联区域
成都商报 2024-09-11
去南极的年轻人,花10万“重启人生”?
中新经纬 2024-02-16
中国南极秦岭考察站揭开“盖头”
中国青年报 2024-02-09
南极冰川——“沉睡的巨人”正被唤醒!南极海冰面积处于历史最低值
​央视财经 2023-11-26
跟着《中国国家地理》去南极科考游 售价9.9万起,最近一期名额已被抢光
扬子晚报 2023-11-16
“生命禁区”不是“猎奇专区”:盲目非法穿越无人区危险重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新华社 2023-10-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