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消协针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发布消费提示。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根据2023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结果,不合格率为19.19%。其中不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情况。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不少家长打算给孩子挑选服装,然而市场上儿童及婴幼儿服装鱼龙混杂,如何给孩子挑选安全放心的服装困扰着诸多家长。
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根据2023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结果,在22家平台的414家销售单位抽查422批次产品,涉及多个省份的418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81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9.19%。主要问题是产品绳带要求不合格、产品pH值不合格、产品附件抗拉强力不合格(均为安全项目)以及产品纤维含量项目不合格、产品耐湿摩擦色牢度项目不合格。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家长,在给小朋友挑选服装时,应重安全、看标签、挑选适合儿童及婴幼儿的面料并保留好消费凭证。
其中,物理安全上,童装需要符合国标关于绳带的要求,适用于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的服装头部和颈部不应有任何绳带,适用于7岁以上的儿童服装外露的拉绳、拉带等也不宜过长,以免被其纠缠;不建议选择有亮片、镶钻或钉珠等装饰物的童装,以免婴幼儿误食、误吞;纽扣、拉链及其他金属附件应无毛刺、无锐利边缘和尖端等,以免划伤。家长应定期检查婴幼儿的衣物是否有磨损、脱线或装饰附件脱落等情况,并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对于已经磨损或变形的衣物,应及时淘汰,以免对孩子造成安全隐患。
化学安全上,家长应尽量选择涂层印花较少的童装,以免甲醛、重金属或塑化剂等超标对儿童健康造成伤害;慎重选择颜色较鲜艳或较深的童装,如果色牢度等指标不达标,就可能导致婴幼儿咬含衣物而危害健康。
家长选购童装时要注意查看产品吊牌、包装上是否有相关标识,包括是否有生产企业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执行的产品标准以及产品所属的安全类别等。按照国家标准,服装商品的安全级别分为A、B、C三类。A类是婴幼儿用品,B类是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是不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3岁以下的婴幼儿服装必须选择A类,而且相关产品还应明确标注“婴幼儿用品”字样。
家长应尽量挑选纯棉产品,纯棉的天然特性对婴儿皮肤无刺激性,且一般比较柔软、吸湿透气性好。涤纶、锦纶等化学纤维含量高的服装,会让体表温度及汗液不易散发,婴儿可能会产生闷热潮湿的感觉,甚至滋生病菌,影响健康。
在线上购买时,应尽量选择正规平台,注意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电子发票,在线下购买应要求商家开具发票。如出现消费纠纷时,可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投诉平台向消协组织投诉,也可向有关部门举报。
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事关儿童健康成长,中消协倡导全社会共同努力,保障儿童及婴幼儿服装质量过关,给孩子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