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多地都正处于百日咳疫情流行的高峰时期,我国百日咳疫情今年也呈上升趋势。国家疾控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了《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明确了百日咳病例报告管理、多渠道监测、重点机构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措施。
《方案》将百日咳纳入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范围,由哨点医院和网络实验室开展全年监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组织开展流行病学、病原学和血清学等专项调查。
《方案》专门对一些重点机构防控百日咳提出要求:
月子中心有产妇确诊后应立即转出隔离治疗,新生儿确诊后住院治疗,工作人员确诊后应立即离开岗位;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要做好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查漏补种工作。
学生确诊百日咳后,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5天后方可返校;教职员工确诊百日咳后,有效抗菌药物治疗5天后方可返岗;
收治百日咳患者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接诊和看护有咳嗽症状患者的人员,应规范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和自身感染等。
科普五问·百日咳
百日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是不是只有婴幼儿才会得?又该如何防治?国家疾控局还同时发布了《百日咳防控科普知识要点》,一起来了解。
百日咳会咳百日吗?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较长,典型症状可表现为持续2—3个月的咳嗽,因此称为“百日咳”。受流行周期影响,百日咳约3至5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目前全球多国或地区都正处于百日咳疫情流行的高峰时期。
哪些人群会得百日咳?
各年龄人群都可能百日咳发病,其中没有打过疫苗的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风险最高。在疫苗大规模应用前,百日咳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也曾是全球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百日咳如何传播?
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对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鲍特菌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员是主要传染源。有1岁以内婴儿的家庭,如家庭成员中出现持续咳嗽病例,应尽早就诊,且避免与婴儿密切接触。
出现哪些症状需及时就医?
典型的百日咳病例,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周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鸡鸣样声音,咳嗽夜间加重,可伴有呕吐。其中婴儿病例感染后多无典型痉挛性咳嗽,易出现发绀、气促、呼吸暂停,甚至窒息,出现以上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以免延误治疗。
成年人由于免疫功能较为完善,患病后常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但如果不注意隔离,容易造成疾病传播。
接种百日咳疫苗能否终生免疫?
据了解,接种百日咳疫苗和自然感染百日咳均不能产生终生免疫,但接种疫苗仍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从1978年起,我国将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也就是百白破疫苗纳入计划免疫。随着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我国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大幅度下降,重症和死亡风险降低。在此提醒3月龄至5周岁的儿童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