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监管部门针对网约车发布预警,再次引发有关网约车市场饱和的讨论。
其实,这已不是新鲜事。早在去年,三亚、济南、珠海等城市就先后发布了类似预警,提醒网约车接单量正在下降,运力已趋于饱和。
饱和背后,是供需两端不平衡的矛盾,网约车用户规模增长已经跟不上网约车司机数量的增速。
现象
网约车市场饱和 多地提醒谨慎“入场”
5月20日,江西景德镇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一则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通告,称市区网约车运力趋于饱和,提示谨慎进入网约车市场。
通告提到,受网约车及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目前景德镇市区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在15单左右,单车日均运行收入240元左右,网约车市场运力趋于饱和,部分网约车平台因订单少导致车辆闲置。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景德镇市之前,全国已有多地发布类似的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均提及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这一点。
5月16日,莆田市、商丘市两地交通运输局同日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通告。
两市还公布了网约车市场相关数据。截至4月底,莆田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的平台公司在营的有14家,其中有10家日均单量小于1000单。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驾驶员达24177人,据测算网约车全职驾驶员每小时平均收入30元-40元,扣除成本后,月均收入约4000元-8000元。
商丘市也提到,截至4月底,市区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在15单至18单,单车日均运行收入200元至230元。
4月16日,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发布第一季度网约车投资经营风险提示,并公布了一组供需分析数据:“第一季度重庆市网约车月均出勤接单(每月有接单记录)的网约车约6.5万辆,占中心城区网约车总数的54.7%。以现有订单量规模,实际上很难支撑中心城区11.8万辆网约车全部参与运营服务。”
4月11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网约车行业运营动态与风险提示,称深圳网约车市场已趋于饱和,近年来,已陆续有从业者经过评估退出深圳市网约车行业。
其实,早在去年,三亚、济南、珠海、遂宁等城市已先后发布了上述预警通告。
背后
用户规模增长跟不上司机数量增速
网约车市场饱和背后,是供需两端不平衡的矛盾,网约车用户规模增长已经跟不上网约车司机数量的增速。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0年10月底,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54.5万本。到了2023年10月底,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633.4万本。截至2024年3月底,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79.1万本。也就是说,短短三年多,网约车驾驶员证的数量增加了约166.8%。
除了司机,网约车平台公司的数量也在增长。2020年10月底,全国共有207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经营许可。截至2024年3月底,这个数字上涨到345家,相比2020年10月,增长了66.7%。
从网约车头部上市公司的公开财报中,也能印证这一点。滴滴此前的上市招股书显示,2020年3月-2021年3月,滴滴国内年活跃司机数量为1300万(含网约车、代驾、顺风车等)。到了2022年3月-2023年3月,国内年活跃司机数量变成了1900万。
但网约车用户规模增长已经跟不上网约车司机数量的增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3.65亿。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5.28亿人,3年增长约44.6%。换个角度来说,2020年,200多万司机服务3亿多用户;到了2023年,已经是600余万司机服务5亿多用户。
有市场声音担忧,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司机多订单少,司机收入下滑,最终会出现服务质量下降、司机乘客矛盾增加等问题。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红星资本局表示,多地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对网约车市场而言意味着竞争加剧与准入标准提高、准入数量可能会受限,而网约车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想象空间也将出现天花板。
柏文喜提到,出行企业除了应提升和完善服务,强化自身竞争力,以提升市场份额、提供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的方式促进自身业绩成长之外,还应与其他出行企业一起共同完善行业环境建设,促进行业发展与市场繁荣,从而在市场扩容中获得共同成长。
文/强亚铣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