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第34个全国助残日。5月17日,北京市残联举办首期促进残疾人就业雇主培训。记者从现场获悉,2023年全市就业年龄段内残疾人14.4万,就业率68.5%,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
“虽然我们听不见,但会比一般人更容易进入专注状态,也不会被外界声音干扰,工作效率就高。另外,我们初到一个新环境,逐步适应、认可并喜欢这个环境后,一般不会随意离开,所以我们的稳岗率很高。”培训会上,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毕业生代表顾智涵针对求职中遇到的问题及上岗后的工作体会做交流发言。
听力残疾一级的顾智涵目前在石化盈科从事软件测试工作。从面试时的忐忑,到刚入职时的迷茫,再到慢慢学习、请教,如今,顾智涵已经能从容应对工作。不仅如此,他还能配合不同的同事去测试其他的测试项目,并能独立完成一些重要工作。
和顾智涵一样,不少残疾人大学生在社会的包容和接纳下,获得了一份工作。市残联介绍,去年,本市将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纳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任务清单,“残疾人就业服务落实率”纳入“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市区联动办实办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帮扶民生实事,人均帮扶5.7次,有就业意愿大学生就业率100%。
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是重要民生工程,对此,北京市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截至2023年底,全市就业年龄段内残疾人14.4万,就业率68.5%,城乡残疾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记者了解到,去年,市残联携手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首次开展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工作,不限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录用47人,2024年计划加大征集力度,力争实现新的突破。此外,市国资委积极搭建助残就业平台,国有企业新增安置残疾人848人次。
为了兜牢就业底线,全市398家职业康复站覆盖街乡,就近就便吸纳8416名智力、稳定期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参加劳动、融入社会。各级残联菜单式、订单式免费培训惠及5341人次,有力提升残疾人多层次、多领域就业能力。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