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后的九号公司创造了让整个行业艳羡的业绩增长——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4.18%,归母净利更是暴涨675.34%。作为公司重要业务板块的智能电动两轮车,九号公司一季度的销售量达到41.69万台,同比增长126%,且截至一季度,公司的智能电动两轮车累计出货量已经突破了300万台大关。这意味着进入这一赛道仅4年多的九号公司,已经开始与很多15年、20年的老品牌比肩。
九号公司凭借的是什么?
江苏常州是中国两轮电动车制造的重要区域,这里有着完善而庞大的电动车产业链及产能。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了九号公司位于常州的三个制造基地。目前正值生产旺季,在这里,平均36秒就能生产出一辆九号智能电动两轮车。“我们生产速度可能不是最快的,但是我们的生产流程更加规范合理”,这里的负责人介绍,每一辆九号智能电动两轮车都要经过100多道生产工序,人工与机械自动化相结合,各自发挥优势作用,最终的目的是在保证产品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率。
(九号公司电动两轮车工厂)
虽然电动两轮车在中国各线市场日益普及,但其使用安全性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2019年才步入这一行业的九号公司而言,他们入行时没有盲从同行先行者们“价格战”的发展路径,而是锁定“真智能”大下功夫。其中,如何用科技手段保障电动车的使用安全,成为贯穿九号电动两轮车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全环节的“安全线”。
对此,九号公司付出的成本代价非常大。九号公司最开始涉足电动两轮车时,第一款产品从立项研发到推向市场花了三年时间;而市场上同行生产一款新型号产品大概只要花3到5个月时间。其间的成本差异可想而知。
那九号公司的精力花在了哪里? “就是反复打磨,怎么让电动两轮车的成本、性能、安全性最终都能围绕我们的‘真智能’打通并且做到极致。” 九号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高禄峰介绍,在智能化越来越深入的过程中,九号公司在涉及安全性方面下的功夫也越大,比如线性ABS防抱死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等能够帮助电动车刹车过程中防抱死、防打滑,真正保护用户骑行安全。
为了“真智能”,九号电动的很多产品确实无法与同行拼价格。目前国内电动两轮车的客单价大约在1300至1500元,而九号公司的客单价则在3000元以上。但是九号公司有一个宗旨就是,九号公司各个价位段的产品都一定要让用户享受到“真智能”。换言之,同等级产品中,九号的价格可能不是最便宜的,但真智能系统加持下带来的骑行体验,一定是最好的,综合性价比做到最优。
“我们在想办法在用户可接受的价格区间内,甚至说在同样的价格区间内能够提供更好体验、更先进功能的产品。像ABS研发,原来是更高价格的,但是我们用较低的价格让大家能够享受。这是我们在做的工作。”高禄峰表示。
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九号公司总会有出其不意的产品出现,比如一套基本上用在1万元以上价位的摩托车或高性能电动车上的ABS防抱死系统,九号公司配置在了4000元价位的新国标电自上,这不仅需要考虑成本控制问题,更需要思考在新国标框架内,在不改变车辆配重、外观等前提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将这套安全系统装配到电动车上。事实上。技术门槛正是此前4000元以下价位电动两轮车基本没有ABS系统的主要原因。
正是如此,在陷入红海竞争的电动车行业里,客单价明显高于同行的九号公司却保持着行业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截至2023年,进入这一行业仅4年多的九号实现了300万台的累计出货量,刷新着很多15年、20年行业老品牌的发展速度记录。而在刚刚结束的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九号公司也凭借在电动两轮车、电动滑板车等整个短交通品类的全球市场影响力,随中国银行、中国移动、华为等各细分领域代表企业出席。
高禄峰表示,虽然入行电动两轮车仅四年多,但九号公司并没有把哪个同行真正作为自己的对手。据悉,在九号公司内部,他们在电动两轮车行业真正对标的是本田,这个对标也显示出九号公司在电动两轮车上看重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高端”。
四年下来,电动两轮车业务取得的成就,再一次论证了九号公司经营方法论的正确性——打算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时,总要想一想有没有机会通过创新的方法来革新这个行业。换言之,能否找到这个产业当前发展阶段中的创新机会,从而让九号公司产生竞争优势。当进入到这个行业后,九号公司考虑的就是能不能做到行业第一。“这个行业第一不是去硬拼,不是在原有跑道上去飙原有的竞争方法,而是要通过创新的方法找到行业出现的一些边缘创新机会,从边缘创新打到中间去。放到我们的电动车业务上,就是说依靠技术创新,驱动这个行业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跃迁。九号则在此过程中实现突围。”高禄峰表示。
从电动两轮车的实践来看,九号公司选择产业的方法论和发展方法论都是有效的。而且高禄峰坚信,至少在未来3、5年内,电动车业务的向上趋势不会有变化。而在这套逻辑框架下,九号公司的智能割草机器人、全地形车等产品,同样迎来业绩高增——今年一季度,公司智能割草机器人销量直逼去年全年达3.31万台,同比增长317%,实现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2.67倍;全地形车则实现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超90%。
随着公司产品逐渐步入销售旺季,整个2024年公司有望实现比2023年更高的增长,而公司在全球短交通和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创新优势,也将成为公司长线发展的有力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