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个铁路市场主体分别在铁路12306网站和相关车站发布了动车组票价优化调整公告,6月15日起京广高铁武汉至广州段、杭州至宁波高铁和沪昆高铁上海至杭州段、杭州至长沙段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票价将进行优化调整,调整后相关线路票价有一定幅度上涨。
尽管只有4条线路火车票价上涨,但由于高铁已经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这4条调价线路均为高客流路线,因而此次火车票价格上涨备受关注。人们除了对价格敏感外,有一个因素也不可忽视。今年以来,火车票越来越难抢,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特别是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抢不到票的相关讨论在社交平台热度不减。出行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人们也就难以理解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火车票价为何还能持续上调。
火车票价能否上涨,答案是肯定的。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铁路线路建设和车辆购置配置维护等等,都需要耗费巨额资金。因此,铁路推行市场化改革是必由之路也是必要之举。由于铁路的公共服务属性和公益性更强,是公路、水运和民航所不可替代的,因此其价格调整也就需要更加谨慎。故而,上涨之后如何匹配上对应票价的服务,同时兼顾公共服务属性和公益性,是铁路市场化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难题。近几十年来,民众对于市场已经有了基本认知,那就是合理的价格需要匹配合适的服务。什么样的服务是合适的服务,这个评价标准只能由实际搭乘的旅客来给出。
正如此前铁路方面回应短途票一放票就候补的情形时称,铁路会把长途列车的票额,优先满足从始发站乘车到终点站的长途旅客,实现运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只有在长途票充足的情况下,才会动态分配票额给短途旅客。这样的解释,固然有其运营计划考量和收益价值精算,但对于民众而言,他们存在抢不到票、出不了门的困难,就很难理解上述分配安排,也就难以对铁路服务认可。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平等出行权利,为什么长途旅客就可以得到优先照顾?因此,人们热议此次4条线路票价上涨,更多的是关心整个铁路出行,能不能买到票,是不是又得“买长乘短”才能实现出行。
实际上,人们并非没有关注到票价优化调整之后,这4条线路将由目前实行的单一票价机制调整为实行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也就是说,在淡季,民众可以以最低5.5折乘坐相关线路的优惠;在旺季,对于时间不敏感的旅客,有了更多出行选择。动态票价的优惠举措民众认可,但他们认可的前提是买得到票。价格确实可以作为杠杆来匹配运能,只不过从目前整体需求看,买到票反而成为民众出行最高优先级需要铁路提供的服务。因此,铁路调整票价,国铁集团回应调价行为对于后续服务质量是否也会进一步提升的表态,能够从“敬请期待”变为真正的落实。
文/光明网评论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