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同样起于东北但是结局大相径庭的政权,它们就是清朝和金朝,这俩政权名义上都是“女真”。而且清朝前期努尔哈赤也表示自己是“后金”。
这俩政权在各个地方看起来都不一样。
首先就是金朝起于东北,但是并未能统一全国,只是一个北方割据政权与南宋并立。
其次就是金朝的政治和清朝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尤其是前期发生了严重的内斗,然而清朝并未发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上图_女真人
艰苦创业,血腥内耗
金国,作为中国历史第一个女真强权,创业经历可以说是非常传奇。虽然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完颜一族在北宋末年仍旧处于半奴隶半封建社会,但是却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族。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前,已经历经60多年,根基深厚,甚至还和高丽打的有来有回。
不过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个看似非常弱小的女真民族,居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击败当时强大的辽国,之后又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了北宋,奠定了金朝割据半壁江山的强大版图。
但是,伴随着金朝巨大胜利而来的,却是一轮又一轮血腥的内斗。
当时金国内部的派系主要有三派。
第一就是金太祖的子孙,也可以称之为阿骨打派。
第二就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的子孙,也就是所谓的“太宗派”。
第三类则是元勋大将,比如著名的完颜兀术,完颜娄室,完颜宗翰等人。
这三派势力彼此之间既相互合作,又彼此相争。
金朝的继承制度的升级速度完全没跟上金国版图的扩张。完颜阿骨打死前留下了两个遗训,第一条就是:“无变旧风”也就是不能改变女真传统,第二条就是:“兄终弟及”。
按照完颜阿骨打的遗训,金太宗也就是他的四弟,在他死了之后继承大位,然后再传位给担任谙班勃极烈(相当于宋朝的亲王尹京地位)的太祖子孙,但是很不幸,当时本来应该接班的完颜宗峻等人全部先于金太宗去世,这也就埋下了伏笔,之后各派争夺储君之位的操作开始进入白热化。
当时勋贵集团具有最高实权的是完颜宗翰,这货是太祖一派的实力人物,而他们的对立面勋贵则是完颜宗弼(金兀术),最初完颜宗翰以为弄个年纪小的皇帝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乎他就拥立了金熙宗完颜亶,结果金熙宗比他想的可难对付的多,一上台就把宗翰的党羽清洗一空,但是金熙宗也没笑多长时间。
皇统九年,就在金熙宗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他宠信的宗室大佬完颜亮居然弑君谋逆,完颜亮深夜叛乱,杀害了金熙宗,然后紧跟着,这位完颜宗干的次子,完颜阿骨打的孙子立刻动手,将金太宗子孙七十余人全部杀光,同时对上百位宗室和功臣进行了大规模清洗,金朝的“衍庆功臣”集团几乎被清扫一空。
然而完颜亮也万万想不到的是,他最终也逃不过被宗室背叛的下场,金世宗完颜雍趁着他南下讨伐南宋的时机举兵起义,直接导致他死于兵变之中,金朝的宗室内乱才算是告一段落。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对于金国来说,最初创业不仅非常艰难,而且彼此之间感情深厚,为何最终内乱却如此狠辣?也许看看同样起于东北的清朝,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对于清廷前期来说,最大的危机其实并不是对明朝的长期征战,而是内部的权力争夺。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清朝就面对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储君争夺。
努尔哈赤作为一个创业大佬,在武力方面确实没的说,毕竟曾经创下四个人对砍八百人的神奇战绩(四人奋勇步射,直入重围,混杀敌兵二十人,遂败其兵。八百人不能抵当,皆涉浑河而走)。
不过他在内政方面确实是一团糟,尤其是对于自己的儿子兄弟们完全控制无力。最初努尔哈赤的兄弟舒尔哈齐就背叛了他,搞定了舒尔哈齐,努尔哈赤的大儿子褚英和自己的五大开国功臣又发生了矛盾,废了大儿子,结果自己的老二代善居然直接和自己的大老婆阿巴亥搞到了一起,可以说努尔哈赤的家庭情况可够乱得了。
这样的情形之下,眼看努尔哈赤的继承问题难以解决,清廷陷入内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然而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居然十分顺利的就继承了大位,而且还逼死了阿巴亥,稳定了自己的地位。
在皇太极死后,清廷本来面对着另一次势在必行的矛盾爆发,当时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长期不受宠爱,所以实际上没有继承权,但是无人想豪格即位,这时最有实力的是掌握两白旗的多尔衮兄弟。
然而如果多尔衮上位,势必要对皇太极的两黄旗一脉发动清洗,所以双方互不相让,最终居然达成了诡异的平衡,多尔衮同意不争皇位,自愿退出当摄政王,清廷才得以顺利入关。
实际上,之所以清廷能够避免重蹈金朝覆辙,关键有三点:
1.清廷的开国贝勒们比较能够以王朝的发展为重,对个人的名位则是适可而止,这一点在其它朝代基本是不存在的,但是清廷的关键性人物往往都有这样的觉悟,比如代善,失去了继承权之后就全力支持皇太极,可以说是相对清醒。
2.清廷的八旗制度使得各派的核心利益能够得以维持,尤其是皇太极死后,顾命的八大臣都能保证维护皇太极子孙登基,这又是一个神奇的现象,关键就在于八旗制度下大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不得不拼命维护主子的利益,才让多尔衮放弃争位。
3.清廷尚未入关,外有强敌的情况之下,内斗不得不暂时退让,相反金国已经入主中原取得了决定性地位之后,内乱才开始变得不可收拾,可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并非虚言。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