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这个孩子叫什么,但我想送给他一个名字——Hope(希望),愿他带着我的希望健康地成长。”4月17日,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的赵先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采集室内,为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儿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尽管与受捐的患儿素不相识,但赵先生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他表示,能配型成功,助孩子一臂之力,是他和孩子之间的缘分。
4月1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唐山市路北区区委宣传部获悉,赵先生是路北区委办的一名公职人员,几年前在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中,得知有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渠道,便在周末前往血液中心进行血样留取,正式填写了登记表,成为入库志愿者的一员。赵先生说,“在上学的时候通过观看纪录片和相关报道,了解了造血干细胞对于血液病患者的意义,但真正登记为志愿者是需要深思熟虑的。”
2023年11月,赵先生突然接到了河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工作人员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我愿意捐献,会全力配合各项流程的安排。”
在进行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后,赵先生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希望能得到她的支持。但妻子有些担心,不了解捐献会不会对他的身体造成影响。“他对于捐献是期待的也是坚持的,他给我讲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和相关捐献者的报道案例,我慢慢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无损健康我就放心了。”赵先生的妻子石女士表示,自己也应该成为丈夫的坚强后盾,全力支持配合赵先生的捐献决定。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及免疫系统重症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外周血采集,是安全、成熟、无损健康的。除了查询捐献的相关事宜,赵先生还搜索了大量关于受捐者移植后的情况报道。“我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给他带去希望,我也想了解一下患者移植后要经历的过程,看到那么多康复的案例,我也会更有信心。”赵先生说。
在采集前,赵先生与妻子得知,与他配型成功的是一名仅有20公斤重的小朋友,小朋友的病情相当危急。同样为人父母的他们深感同情,也更坚定了捐献的决心。
17日当天,在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后,赵先生成功捐献32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7342例、河北省第754例、唐山市第3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唐山路北区第一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赵先生表示,从初配成功到如今完成采集,在半年的时间里他思考了很多,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对他个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救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赵先生说,“还有很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有误解的,希望通过越来越多的捐献者和志愿者的努力,让中华骨髓库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为更多的血液病患者送去希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编辑/王朝
校对/李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