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天(20日)11时06分,迎来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春分,正好处于立春和立夏之间,平分了整个春季。在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春分日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而在我国目前发现的距今4000年多前的古观象台,春分日一般在3月18日,跟我们今天的春分日要相差两到三天。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让我们随时光流转去山西陶寺遗址,看看4000多年前先民观测到的“春分”时光。
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是距今4300多年前的史前遗址。时间回溯到4000多年前,春分的早晨6时,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在7时05分,日出东方塔儿山,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陶寺遗址古观象台的第7号观测缝,直射观测点的圆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寺考古队领队高江涛:它是4000多年前的春分,它和我们今天不能完全对上,有了误差,很有可能就是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了这两、三天的误差。经过我们常年摸索,我们发现这个观象台可以看到二十个节气,但是我们的传统又是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开始萌芽,到了汉代开始成熟确认。在4000多年前陶寺观象台的二十个节气,应该是我们今天二十四节气的起源。
20多年前考古发现的陶寺古观象台遗迹,经过复原,由13根观测柱组成,呈半圆弧形,半径10.5米,弧长19.5米,共有12道观测缝。据介绍,早在4000多年前,陶寺先民就可能在古观象台的观测点,通过柱缝观测塔儿山的日出方位,观天象,授农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寺考古队领队高江涛:《尚书·尧典》里面明确提到,尧的时候观象授时,就是观测天象去授农时,来指导农业生产。观象台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当时的农业经济发展。
考古工作人员发现,在陶寺古观象台,每年当中,有且只有两个节气,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会通过七号观测缝直射观测点的圆心,这就是春分和秋分。这也吸引不少历史和天文爱好者前来拍照打卡。
游客张远航:早就听说陶寺每年春分的时候,会有这么一个神奇的时刻,我们已经商量两年多了,今天终于来了,也看到了。还是要感慨一下古人的智慧确实非常了不起。
游客殷大利:我们站在这里和4000年前的祖先一样,去迎接来自春分的第一缕阳光,给人一种时光轮转,千年一瞬的感觉。
文/记者 周培培 王跃军 董琪琪 张逸凡
编辑/朱葳